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车企涨价如何更有底气

2022-02-26 00:41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梅双
证券时报网 梅双 2022-02-26 00:41

补贴退坡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涨价或许是新能源车企最容易接受的选项。部分企业涨价的底气来自于前期订单的积累和对后续订单的信心,还有部分企业不见得对自身产品很有底气,涨价更多是市场环境下的无奈之举。无论哪一种,退补当前,车企都不得不思考如何让自身涨价的底气更足。

今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拐点之年,从今年起,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退坡30%,补贴至2022年12月31日终止。事实上,近年来,补贴政策的门槛也在提高,对于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倒逼企业加快技术升级。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退出,新能源汽车也从此进入完全市场化的赛道。

经过前期的市场培育,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也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1.4倍。各家新能源车企的1月销售数据也颇为亮眼。尽管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问题短期内仍存在,但业界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这也是此次众多新能源车企选择涨价的底气所在,新能源汽车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不再是靠补贴才能卖出了。

不过,大环境的繁荣之下,个体的忧虑还在。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坦言,“黑猫、白猫停止接单,不是停产,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欧拉品牌遇到的问题,相信也是行业会面对的风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无疑是激烈的,在跑马圈地阶段,车企要考虑如何快速占领市场,甚至不惜亏本赚吆喝。然而当下,如何有效化解成本风险又是另一道难题。

靠企业自身消化成本压力的话,需要企业从配置、续航等各方面做出改变或升级来弥补新能源电池成本压力。通过涨价将压力传导给消费者的话,则需要更加过硬的产品力,让消费者甘愿为上涨的成本买单。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只有产品真正被消费者认可了,涨价也才能更有底气。从这个角度来看,驶入市场化轨道的新能源车企,还有很远的路需要走。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