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14日,由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办,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高新技术产业分会承办的“2019中国(济南)产业金融论坛” 在济南山东大厦举行。
本次论坛上,作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代表——交控科技(688015)董事长郜春海应邀出席,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科创板的科技创新如何形成证据链》的演讲分享。在演讲中,郜春海针对科创板含金量、如何运用资本助力企业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分享,吸引了广泛关注。
七大维度突出科创属性
7月22日,作为第一批2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之一,交控科技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董事长郜春海也现场参与了上交所敲锣仪式。当时,郜春海就向媒体表示,登陆科创板对公司而言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谈及在科创板的上市之路,郜春海坦言,科创板对于企业是有明确的定位及要求的,上市委主要从申请企业是否面向经济主战场、是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三方面进行考量,并优先选择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这也是为何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均是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领域。”
不过,身处这几大领域,并不意味着就能拿稳科创板的“门票”。在郜春海看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具备科创属性,还应该从七个维度进行考量。
“首先要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企业所处的行业须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第二,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具备硬科技的实力。第三,企业要建设完整的自主创新平台。第四,企业相关技术、产品、体系要取得独立第三方认证。第五,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要取得用户的认可。第六,企业要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最后,企业还要拥有并保持持续创新能力。”
1970年出生的郜春海科研履历丰富,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的他曾在本校任教数年,此后分别在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任主任等职务。2009年郜春海加入交控科技任总经理,并于2012年至今出任董事长一职。
此外,郜春海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和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交控科技的科创之路
郜春海掌舵下的交控科技,无疑是一家充分具备科创属性的科技企业。据介绍,交控科技是国内12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总承包商之一,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的高科技企业。
截至2019年6月30日,交控科技共拥有31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28项,外观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61项。
谈起交控科技的起步,郜春海表示,十多年前,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加速,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核心技术基本采用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外大企业的技术,产品被国外垄断,价格越来越贵。
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的情况,国家提出轨道交通相关技术“国产化”与 “自主化”,交控科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10年12月底,北京亦庄线开通,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的CBTC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中国成为继德国、法国、加拿大之后第四个成功掌握CBTC核心技术的国家。2017年底,北京地铁燕房线开通,也是国内首条全自主知识产权FAO系统的应用。
目前,交控科技的自主创新信号系统已经在国内数十条轨道交通线路中落地。2016年3月,交控科技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单位。
回顾公司十多年的研发之路,郜春海认为,还是要坚持、要钻研、要精进,只有沉下心做技术,真正地把技术做好,具有核心竞争力才是根本。“创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但是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不忘初心,更加坚定。”
如今随着国产化技术的大规模替代,郜春海也颇感欣慰:“现在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困难多了,国内越来越多行业企业在不断壮大发展,相对于国外技术,国产技术更可控,后期升级和维护也更方便。我们现在做的是形成规范和标准,企业承担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的核心技术研发、平台搭建、标准规范制定,并带动行业发展。”(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