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公司 > 公司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公司>公司新闻

“比王”上游“朋友圈”扩容,这家A股还傍上“宁王”

2022-09-02 20:15 来源: 中国基金报 作者: 文夕
中国基金报 文夕 2022-09-02 20:15

动力电池厂商布局上游动力十足。9月2日晚,中科电气(300035)一纸公告宣布牵手新能源巨头比亚迪(002594)。根据公告,双方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设立合资公司投建1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

今年负极材料领域,与去年下半年正极材料颇为相似,众多资本正蜂拥而至,其中包括不少动力电池厂商。而此次进入比亚迪“朋友圈”的中科电气,在上半年还曾与宁德时代合作。这家负极材料厂商已深度绑定两大动力电池巨头。

图片

投建1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

公告显示,中科电气子公司中科星城科技,与比亚迪子公司重庆弗迪计划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其中,中科星城科技或其控股子公司认缴6.5亿元,重庆弗迪或其控股子公司认缴3.5亿元,该合资公司将专注于负极材料制造,投建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项目,并优先向比亚迪方面供应。

根据计划,投建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第一期为5万吨,计划在2023年8月完成投产;第二期5万吨则计划于第一期5万吨项目投产后9个月内投产。目前来看,生产1GWh电池大约需要1250吨负极材料。以此计算,1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可以满足80GWh动力电池,而比亚迪今年前7月电池装机量为41GWh。

实际上,比亚迪并非首个“找上门”的动力电池厂商。早在今年2月,宁德时代(300750)就曾参与中科电气旗下公司增资,共同投建“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而项目建成投产后,宁德时代享有负极扩产项目产能优先采购权。

负极材料供不应求

资料显示,在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负极作为载体负责储存并释放锂离子,并使电流从外电路通过。负极材料占锂电池制造成本的5%-15%,三元电芯的负极材料成本占比约7%。

尽管成本占比不大,但负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较大,在电池中作为锂离子和电子的载体,起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快充能力等性能。

而两大动力电池巨头接踵而至介入中科电气负极材料产能,与去年以来负极材料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不无关系。

与正极材料价格飙升类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低、中、高端天然石墨及人造石墨负极也经历了不同程度涨价,低端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价格从1.65万元/吨上涨至2.70万元/吨,增幅为63.64%;低端人造石墨价格从2.10万元/吨攀升至4.00万元/吨,涨幅高达90.48%。

图片

而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负极材料原材料石油焦、针状焦价格亦在上涨、石墨化加工产能持续紧张,负极材料企业普遍面临较大成本上行压力,从而导致产能难以有效释放。中科电气在近日机构调研中也表示,目前公司负极材料产能紧张,产品供不应求。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中科电气目前正积极扩产。该公司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其新增产能全部建设完成后,负极材料产能将具备44-45万吨/年,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产能将具备39.5万吨/年,石墨化自给率将近90%。

也正是受益于负极材料量价齐升,中科电气自去年以来盈利便大幅增长。该公司今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20.33亿元,同比增长147.07%。归母扣非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达81.17%。

动力电池巨头加码

目前,中国是全球负极材料主要生产基地。根据GGII数据,2016-2020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占全球总出货量从62.11%提升至69.81%。从市场结构上看,2021年全球前十大负极材料厂商中,国内占据九家。2021年中国负极厂商总产能达94万吨,在全球产能占比为85%。

方正证券预计,负极材料下游消费端需求持续扩张。全球负极材料需求2025年有望达到241.41万吨,其中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的用量预计分别为196.89、30.56、13.96万吨。

事实上,今年负极材料扩产项目中,出现了不少动力电池企业的身影,几乎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头部公司均有布局。而宁德时代比亚迪除了牵手中科电气外,还与多家负极材料厂商合作。

今年4月,宁德时代南北市场同步发力。先是与比亚迪、ATL、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等,一同参与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战略投资,随后辽宁锦州时代负极材料项目开工。该项目预计投资约100亿元,产能达到40万吨。

比亚迪方面,除了对上述上海杉杉的投资外,道氏技术4月还宣布计划对其碳材料业务板块的运营平台佛山市格瑞芬增资,并引进比亚迪等战略股东。随后,格瑞芬便宣布在兰州新设子公司,建设15万吨硅碳、石墨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等项目。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