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公司 > 公司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公司>公司新闻

欧普康视:塑形镜需求仍处于上升通道中 社区化眼视光终端具有强大生命力

2022-03-31 21:09 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 作者: 叶玲珍
证券时报·e公司 叶玲珍 2022-03-31 21:09

“塑形镜在中国已经临床使用了十六年,是目前眼科界公认的近视防控首选技术。塑形镜的总体渗透率还很低,未来仍然呈上升趋势。”3月31日,欧普康视董事长陶悦群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作为国内首家同时取得角膜塑形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欧普康视自上市以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95亿元,同比增长48.74%,净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28.02%,双双刷新上市以来新高;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净额为6.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5.41%。

从业务占比来看,硬性角膜接触镜业务实现营收11.18亿元,占整体营收的86.33%,同比增长38.44%;其中角膜塑形镜录得营收6.7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长28.45%。年度硬性角膜接触镜销量达63万片,同比增长35.53%。毛利率虽出现小幅下滑,但仍处于高位。具体来说,受毛利较低的批发业务、医院收入增长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1.86%;核心产品角膜塑形镜收入毛利率为89.66%,虽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至89.66%,主要是由于控股的医疗机构包括角膜塑形应用中的检查、复查、试戴、材料等收入在2021年度并入医疗业务收入,而前述项目毛利较高,影响了角膜塑形镜板块的毛利表现。

较高的毛利水平叠加宽广的市场前景,塑形镜领域引来诸多入局者。截至2021年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颁发了12张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由11家生产企业持有,涵盖三家境内企业、三家美国企业、一家日本企业、一家韩国企业、一家荷兰企业、二家中国台湾企业。面对竞争对手,欧普康视表示,竞品的出现会加剧行业竞争,但公司作为先行者,拥有综合竞争优势,同时正在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力争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日前,业内另一家上市公司爱博医疗年报显示,2021年角膜塑形镜录得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159.54%,增势强劲;毛利率为83.95%,低于欧普康视超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正在推动公立医院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高毛利的塑形镜是否会被纳入集采引发投资者关注。对此,欧普康视表示,带量采购对厂家的影响通常是量升价降,最终的影响难以预测,但是目前有关政府部门的回应是尚未将角膜塑形镜纳入带量采购计划。

在销售渠道方面,2021年新增合作终端300多家,目前已建立合作关系的终端总数超过1400家,遍布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其中参股和控股的终端超过 350家。目前,公司正在推进定增事宜,部分募集资金将投向社区化眼视光服务终端建设项目,拟在安徽、江苏、湖北、山东、福建、陕西、广东、河南布局并建设眼视光服务终端1348个,其中县区级眼视光服务终端336个,社区级眼 视光服务终端1012个。“社区化眼视光终端是眼健康服务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型医疗机构的重要补充。这个体系在西方已存在很多年,并非公司独创,可以参照这些年来社区化牙科服务机构的发展脉络。”陶悦群表示,社区化眼视光服务终端拥有专业、便利、个性化服务等优势,具有强大生命力。

近年来,欧普康视持续扩充产能,围绕眼视光的产品线布局日益丰富。目前,视光学研发生产基地二期正在投建中,据公司官微,首个建设项目为7000平米无菌生产车间,涵盖五条全自动高速生产线,投产后可将现有护理品产能提升约五倍以上;此外,硬镜冲洗液已完成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及申报注册,进入技术审评;硬镜润滑液完成临床试验并申报注册,已在审批中;阿托品滴眼剂的院内制剂申报已获受理。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