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小米集团2021财报密码:什么是小米在手机市场厮杀下的“攻擂”杀手锏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2-03-24 10:11

小米集团最新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显示,公司总收入达人民币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220亿元,同比增长69.5%。从财务数据表现来看,验证了小米以极具韧性的商业模式实现全年稳定增长。

这种韧性放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更显突出。2021年,一方面疫情本身影响了产业节奏,另一方面也带来电脑、平板、智能手机需求的大涨,以及芯片供应的不足。作为芯片消耗大国,我国IT厂商也出现“多我一口,少你一口”的产业谍战。对于缺货的程度,小米集团合伙人,中国区、国际部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曾给出了精确描述:“不是缺,是极缺。”

“芯片寒冬”之下,小米成绩单却实现逆袭。从全球手机全年出货率来看,去年小米挺进前三,市占率达到14.1%,并且以29.3%的同比增幅在前五名中拔得头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饱和的中国市场,小米仍然保持了用户增长势头。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MIUI月活用户有近1.3亿,同比增长了17.0%,成长性极强。

之所以这个成绩单颇受市场关注,是因为此为小米正式宣布对标苹果后的首份年度财报。2021年底,小米曾正式宣布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虽然行业内外对此讨论热烈,网络一时充满各种声音,但是行业共识是,国内安卓厂商早晚要正面迎战苹果。毕竟,苹果在相当时间内挣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四分之三的利润,这对其他厂商是巨大的刺激,奋起直追是必然。而自从华为受到打压之后,中国智能手机亟需一个民族品牌突围,在技术和产品层面代表中国。从目前来看,小米正在扛起中国手机品牌冲击全球第一的大旗。

小米的逆势狂奔,放在手机市场激烈厮杀的背景下,更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意味,背后则掩藏着小米集团的战略筹谋。向深度拆解背后的支撑力量,至少有两大脉络穿插其中,“高端化”和“国际化”双维进击,越来越成为架起小米冲击之势的标尺,或者说构成小米在手机市场厮杀下的“攻擂”杀手锏。 

高端产品再获新突破双品牌策略强化增长动能 

从第一代手机发布开始,小米就与“性价比”这个词画了等号。随着小米上市,投资人对于盈利能力和品牌溢价产生更高要求后,小米从2019年开始向高端化转型,其间也出现过Note波折事件,证明高端化推进并没有市场预想般容易。不过从近些年来看,小米在高端化之路上正在慢慢站稳脚跟。

从2021年财报来看,小米在高端市场竞争力再度提升。去年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较2020全年翻倍增长。其中,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60%。在高端化战略的推动下,智能电视的ASP也显著增长,带动智能电视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

高端化带来的小米手机业务量价齐升,正在成为机构看多小米的新靶向。中金公司最新研报预计,考虑全球疫情反复,手机市场需求不振,2022年手机出货量或承压,因此下调全年出货量预期至2.0亿台(前值2.1亿台),但看好小米高端化战略持续推进下ASP提升带动手机收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坚定推进高端化战略,与“双品牌”策略是同步推进的。后者也在去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系列产品精准定位,用户群体持续多元化,进一步打开增量市场。通过对产品的精细化运营以及对用户差异化需求的持续探索,小米的双品牌策略为小米带来积极效用,进一步扩大小米基础盘的同时,通过提升用户极致体验,用户忠诚度与品牌美誉度再获提升。

高端化战略取得显著进展的背后,是小米持续加大技术研发。2021年小米研发支出132亿元,同比增长42.3%,近5年的研发支出的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43%。

“技术为本”是小米的三大铁律之一。两年前,小米宣布未来5年,投入500亿元做研发。两年来,小米研发投入已超220亿元,研发支出逐年递增,工程师已超16000人。按照小米高管在业绩交流上的表述,未来小米会坚定不移坚持以技术为本,预计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持续重金砸向技术之下,多个维度可以展现小米在硬核研发方面的推进。

首先就是技术积累带来叠加效应。小米一直在芯片技术、影像技术、快充技术以及全面屏技术等领域,努力地进行突破,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去年,小米在澎湃C1影像芯片的基础上,又发布了澎湃P1充电芯片,做到一年发布两款芯片。在充电技术方面,小米多款手机都配置了120w的快速充电技术,在全行业实现领先。在影像技术方面,除了自研ISP芯片,我们在小米11ultra上配备了GN2一英寸的大底,还开发了夜枭算法,让手机能达到甚至超过相机的摄影技术。

实验室可以视为小米技术突破的重要依托之一。小米科技园还突破了123个实验室,为全球范围内的工程师提供在线调用自动化设备,模拟全球二十多家运营商的网络环境。2021年小米还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推出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工程探索版,成为小米工程师文化和开创精神的象征。

在技术维度,小米还在不断扩大版图,将多年积淀的技术能力应用在智能制造领域。2019年小米已经建成年产百万台超高端手机的亦庄智能工厂。紧随其后,又在昌平建立第二个智能工厂,计划于2023年底投产。

从深层机制来看,小米的突破创新得益于内部深厚的工程师文化,以及对技术人才的高度重视。小米连续3年发放百万美金大奖,2021年还启动了“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有700余名年轻工程师共计获得了1604.2万股,最小的入选员工仅有24岁。这些工程师大多奋战在一线的芯片研发、机器学习与算法、操作系统、影像调教等众多前沿技术岗位,对小米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技术和人才的积淀,为小米抢占竞争高地打下的基础。

全球化业务增长强劲智能手机全球市占率创新高 

从2021年财报来看,去年也是小米持续深耕全球市场的一年。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1.9亿台,同比增长30.0%。

在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之下,2021年小米全球化业务取得成功,境外市场收入实现了强势增长,达到人民币1636亿元大增33.7%,占总收入的49.8%。除智能手机业务外,境外互联网及境外IoT业务也展现出强劲增长态势。2021年,境外互联网收入人民币50亿元,同比增长84.3%,2021年Q4境外互联网收入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21.5%。

随着境外市场的精耕细作,小米的本地化经营优势持续显现,在欧洲、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均取得提升。据Canalys统计数据,按出货量计,小米智能手机在全球14个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62个市场排名前五。在欧洲市场,小米改善产品结构,发力高端,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占率达22.5%,排名第二。同时,新兴市场高速增长。在拉美和非洲市场,小米202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4.0%和65.8%,排名第三。

小米在境外市场的深耕,尤其表现在运营商市场的突破。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境外市场(不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孟加拉)运营商渠道超过2500万台,同比增长超120%。同时,据Canalys,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34个境外市场的运营商渠道排名前三,在欧洲地区运营商渠道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7.9%上升至16.8%。

此外最受市场关注的造车方面,距离落地的是将窗口也在渐行渐近。中金公司预计,造车费用短期将对利润有影响,长期看好小米1H24智能汽车量产后带来的收入增量。

高端化和全球化构建支点之下,叠加造车作为性感行业的加持,使市场对于小米估值回升的预期判断开始升温。继去年100亿港元回购后,小米日前再次公告将不定期以100亿港元在公开市场回购公司股份,中金公司研报认为,这彰显了小米长期信心。

责任编辑: 于德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