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公司 > 公司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公司>公司新闻

益方生物再度冲刺科创板IPO 尚未盈利创新药企业募资逾24亿

2022-01-17 18:52 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 作者: 康殷
证券时报·e公司 康殷 2022-01-17 18:52

曾被暂缓审议的未盈利创新药企业益方生物再度冲刺科创板IPO。科创板上市委定于1月20日(周四)审议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益方生物”)首发申请。益方生物此次拟募集资金24.09亿元,用于新药研发及总部基地建设项目。

尚未实现盈利

益方生物由王耀林等多位海归博士联合创办,聚焦于肿瘤、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凭借对疾病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益方生物选择具有潜力的药物靶点,从化合物与靶点的结合构象出发设计药物,在对疾病实现精准治疗的同时,确保优异的人体安全性。基于出众和丰富的药品开发实力和经验,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具有专利保护的创新型靶向药物,覆盖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以及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代谢疾病。

作为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益方生物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益方生物仅2019年实现营收5530万元,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均为0元;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金额分别为1.03亿元、9498.59万元、10.53亿元和1.67亿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益方生物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3.47亿元。未来一段时间内,益方生物预期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并将持续亏损。

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其常年亏损的重要原因,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益方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592.18万元、1.33亿元、10.08亿元和1.48亿元,占同期费用的比例分别为92.31%、92.18%、95.46%和88.8%。

2021年到2025年,益方生物在D-0120、D-0502和D-1553三个核心产品的计划投入累计将达到近19亿元,此外还有多项临床前探索性研究项目同步开展,在研项目资金需求较大。

益方生物坦言,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而且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仍然会比较大,在可预见的未来经营亏损将不断增加,上市后未盈利状态预计将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尚无产品上市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益方生物尚无产品上市销售,目前,益方生物的产品管线有1个处于新药上市申请阶段的产品,3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和5个临床前在研项目。招股书显示,益方生物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BPI-D0316是其主要在研产品,适应症为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招股书显示,目前益方生物的核心产品管线均为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知识产权,已与贝达药业、辉瑞公司、默沙东公司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实现业务合作。

股权结构上,益方生物前身益方有限成立于2013年,是由苏州大盈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江致勤共同设立。经过数轮增资和股权转让,截至IPO前,香港益方、YUEHENGJIANGLLC、XINGDAILLC合计持股占比34.2621%,为益方生物共同控股股东;王耀林、江岳恒、代星三人合计可支配股份表决权35.0337%,为益方生物共同实际控制人。

益方生物的IPO之路并不顺利,去年12月2日,益方生物首次上会,被科创板上市委宣布暂缓审议。当时上市委主要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是益方生物、江岳恒相关专利和商业秘密纠纷的事实情况和最新诉讼进展,以及对公司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二是要求益方生物根据实际情况澄清募投项目“益方生物总部基地建设”的相关内容并论证其合理性。

1月20日益方生物再次冲刺科创板,成败如何值得关注。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