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对于量化交易的争议比较多,大致观点是量化交易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交易手段,本身就是一种交易工具,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海外市场没有那么多散户,都是旗鼓相当的对手盘,不容易“割韭菜”,因此量化交易更多是对冲,且没有那么高频。而在A股市场,由于有太多散户,量化交易就成为了机构手中的一把新“镰刀”。
因此,根据A股的实际情况限制量化交易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让笔者想到了《让子弹飞》里经典的对白:黄四郎问张麻子:“究竟钱和我谁对你最重要?”然后猜了半天,最后张麻子说:“其实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但‘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这其实诠释了现在对于量化交易的争论,对与错对于当下的A股来说都不重要,但暂时没有量化交易对于A股扭转趋势很重要。
上周末管理层剑指量化交易,提出要强化对高频交易的差异化监管安排。周一A股立马出现了新变化:很多高频交易不见了,很多热门个股可以从上午一直涨到下午,抛压明显减轻了不少。量化交易其实就是在日内做高频变相T+0交易,高抛低吸拉高出货,不断换掉手中的筹码,到收市的时候它确实还有筹码,但老的筹码已经通过融券做了差价出掉了。新政出台以后,已经让整个A股市场的预期发生了明显变化,而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预期主导的市场。这就像《让子弹飞》里黄四郎的替身死掉以后,整个民意预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胆怯的关门闭户到揭竿而起打土豪,因为人们心中已经没有了黄四郎,也就不怕了。
投资要与时俱进,要与主流意志看齐,不能刻舟求剑。监管层这一个月来频繁发出活跃资本市场的积极信号,用心可谓良苦,很多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但绝对会潜移默化地提升投资者信心。当下,宏观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以前拉动经济增长的几架马车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很难在短期内承担起拉动经济的重任。这个时候,需要一个健康向上的资本市场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增加财富效应,从而扩大内需。
以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来拉动内需,我们是有这个条件的。股市要上涨,其实就是资金与筹码的供求关系问题,我们缺钱吗?截至今年7月,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达到285.4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为67.72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也达到277.5万亿元。这一存款已经是2022年GDP总额121万亿元的2.28倍,而美国2022年年末居民存款总额为18.2万亿美元,其当年GDP为25.46万亿美元,存款只有GDP的71%。与此同时,美国居民家庭持有的股票市值已经达到39.42万亿美元,是GDP的1.5倍!从这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家庭持有股票的市值水平是相当低的,目前沪深股市总市值为82万亿元,只有GDP的67.7%。因此,A股健康上涨的条件是具备的,政策也在不断加量,我们一定要转换观念,坚定信心,与时俱进才能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