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表三次,Keep终于上市了。但是这只是一个节点的胜利,Keep还不能高兴得太早。
比如说一直都没解决的盈利难问题。2019年到2022年,Keep营收增速分别是66.9%、46.3%、36.6%,三年时间增速慢了近一半。虽然成功上市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但如果营收增速一直保持这个速度,老本吃完是早晚的事。
不得不说,在在线健身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Keep还能上市成功,确实有点东西。但不管是Keep还是其他平台各种免费和低价的健身内容都不在少数,毕竟练习动作大多是类似的,很难做出差异化效果,能免费的东西为什么要花钱买?用户的付费意愿可能没有keep想象的那么高。
还有第二增长曲线的问题。除了在线健身课程和指导外,Keep也在尝试扩大运动器材销售等领域业务。比如运动手表、运动手套、瑜伽垫之类的,还开辟了运动服饰业务。但从数据来看,Keep运动产品市场销售额尽管逐年提升,但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2020年Keep售卖运动产品的毛利率为20.8%,但两年后毛利率就减少到了14.5%。
个中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在线平台获得健身指导,购买运动器材则需要更高的投资成本和空间约束,从而限制了用户的购买意愿。对于有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购买高价运动器械比如跑步机,Keep前面还有舒华、泰诺健、必确、亿健、爱康等等。论知名度,keep甚至前十都排不上。
那价格稍低一些的运动产品呢?这个就更没有护城河了。不管keep价格再低,总能找到更低的产品,打价格战肯定是行不通的。而像运动服饰之类的,竞争更大,前有耐克阿里,中有李宁安踏,后还有迪卡侬,被层层围住,Keep只能吃点前辈们指缝里漏出来的残羹。
现在的在线运动市场,怎一个“卷”字了得,甚至Keep主营的健身课程也有激烈竞争,抖音、B站、小红书等在居家健身内容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布局,且不乏刘畊宏、周六野等现象级的IP出现。Keep虽然教练最多、用户最多,但要论IP知名度,Keep甚至拿不出一个能打的教练,这说起来还有一丝荒诞。
好不容易“卷”到了上市,但面对上述短板,不知道上市后的keep,还卷不卷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