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也就是4月15日,久违的线下广交会重启!
广交会,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本届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万商云集。截至目前,已有来自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线上线下报名参会。
全球瞩目的广交会,本届有哪些亮点呢?小编梳理了一下。
新展馆:让展览面积扩大到150万平方米
第133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举办,同时全年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
本届广交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第133届广交会首次启用的展馆D区,为广交会扩容提质提供了物质条件。展馆D区共两层、8个展厅,每展期为广交会贡献约1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使广交会总展览面积跃升至150万平方米,相当于增设了3个大中型展览。
D区展馆启用,使得展览面积由过去的118万平方米扩大到150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展位数量从6万个增至近7万个。
据悉,以往位于广交会展馆A区的机械类展区,在此次优化重组后,将集中安排在D区展馆展出。“主要是D区展馆的条件优越,比如具有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以及地面承重指标等都特别适合展出工业类、机械类题材。”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广交会工作部高级经理宋文璨说。
目前,新增的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展区,都集中安排在新展馆。
新展商:让参展企业数量创新高
参展面积大了,参展企业也多了。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数量也创历史新高。展位数量从6万个增至近7万个。线下展企业从25000家增至34933家,线上展企业达到39281家。
本届广交会新参展的企业达到9000多家,涉及家电、电子、车辆、机械、日用消费品、医药、医疗保健等。
与此同时,本届广交会进一步扩大进口展规模,首次在3个展期均设进口展,达到3万平方米,较疫情前增长50%。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8家企业在12个专业展区参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占73%。设有6个国家和地区展团。引入广州南沙、广州黄埔、温州瓯海等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宣介示范区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成果,推动各国各地区与示范区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中,生产企业、民营企业是最大参展主体,占比分别达50.57%和90.1%。优质特色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行业头部企业和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的优质企业共计约5700家。展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企业线上上传展品已超过300万件,其中新产品近80万件,绿色低碳产品近50万件。
新题材:聚焦新能源、新装备
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品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老年人、婴幼儿“一老一少”所需要的产品国际贸易也在增长。
善于创新的广交会因时而变。面对国际贸易新趋势和市场新需求,第133届广交会新增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生活、孕婴童用品、“银发经济”、检测和防护用品等新的展览题材。
“未来,广交会作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要更加突出产业,特别是为制造业服务。”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表示,在全面展出产品的同时,要更加聚焦新能源、新装备及新的生活方式,使展会与会议、高端会议、新品发布等更多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广交会的活动内容,将线上广交会的资源和平台利用起来,实现线上线下的“双线融合”。
D区20.2展馆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展区。走进展馆,由广州本土科技企业亿航智能展出的三款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引人注目,三款飞行器分别为亿航216L物流版、亿航216-S载人版和亿航216F消防版。
参展负责人刘经理介绍,“今年我们带来了三台,希望可以借助广交会这个大平台,让我们的产品更好地展现在国内外采购商的面前。”
本届广交会是这家科技企业第二次参展。他介绍,目前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正在探索更多使用场景。“除了物流版之外,载人版也已经在载人交通、空中游览、医疗急救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测试。”
新品首发:线上新品80万件
新品首发、首秀也在不断增加。
线上线下举办的新品首发活动有300多场,涉及工业制造、电子家电、建材家装、五金工具、家居消费、时尚生活、健康休闲等。
在线上平台上,因为线上展没有空间的限制,所以展览的展品超过了300万件,其中企业标注的新品达到了80万件,绿色低碳产品50万件,智能产品13万件。
同时广交会线上展对标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模式,线上平台优化了141项功能。调动了进出口商会和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将举办40多场“贸易之桥”、双循环促进、进口商品专场采购会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