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间川宁生物公布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21亿元,同比增长18.21%,实现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269.58%,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
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向好,主要受益于产品涨价,2022年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均有上涨,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平均销售价格相较上年同期上涨 17.74%、6-APA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1.87%、青霉素G钾盐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93%。
川宁生物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在抗生素中间体领域已经建立起规模化的
工业生产体系,产品涵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广谱类抗生素的主要中间体,目前是国内乃至全球抗生素中间体市场的领军型企业,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青霉素类中间
体产量均达到国内行业前列,并形成了稳固的规模优势。
硫氰酸红霉素市场中,公司产能约为3000吨/年,产能占有率达43.86%,位列行业第二;头孢类中间体市场,7-ACA、D-7ACA和7-ADCA合计拥有约3000吨/年产能,产能占有率达37%,公司是行业龙头;青霉素类中间体市场,公司6-APA产能占有率达18%,位列行业第二。
一半净利润将用于分红
上市后首份成绩单中,公司的分配预案引人关注,2022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3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07亿元,派现金额占2022年净利润的比例为50.23%,即公司去年一半的净利润将用于分红。与公司首发募集金额相比,首次分红金额占公司IPO募资金额的近20%。
从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看,富国科创板两年定开基金位列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持有公司股份数量达282万股。从筹码变动看,截至去年末公司股东户数超10万户,截至今年3月末,股东户数不足6万户,筹码大幅集中。
交付多个新产品,拟打造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布局
IPO时公司曾表示,未来将发力合成生物学领域,以保健品原料、生物农药、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端化妆品原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产品作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以抗生素中间体为基石产品,大力发展包括熊去氧胆酸、麦角甾醇、红没药醇、多杀菌素、辅酶Q10、光甘草定等新产品。
公司IPO募投项目之一就是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增强整体研发实力,有利于公司吸引合成生物学、系统和计算生物学、酶催化等相关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深入开展与生物发酵相关产品的各项前沿领域开发研究。
在最新年报中,公司对相关进展进行了披露,全资子公司锐康生物(即川宁生物上海研究院)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报告期内,锐康生物通过自主研发已向川宁生物交付了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等产品,其中红没药醇发酵水平及纯度已达到较高水准,已成功进行了试生产,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等产品正在进行中试验证。
2023年公司拟在伊犁巩留县投资建设“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可年产红没药醇300吨、5-羟基色氨酸300吨、麦角硫因0.5吨、依克多因10吨、红景天苷5吨、诺卡酮10吨、褪黑素50吨、植物鞘氨醇500吨及其他原料的柔性生产基地。此项目是公司完成合成生物学从选品—研发—大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等合成生物学系列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将标志着公司从资源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成功转变,从而实现公司效益的稳步提升。
东吴证券研报表示,公司抗生素中间体业务有望提供稳定基本盘,合成生物学业务提供业绩弹性,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加大投入,研发管线丰富,未来依托在合成生物学上的优势,有望打造合成生物学全产业化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