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很大!全面注册制将推动私募业变革,优胜劣汰加速,超额收益或迎挑战,看业内深度解读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沈宁2023-02-10 08:25

全面注册制改革日前正式启动,这一改革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也将给证券私募业在内的中国资管行业带来重大变革。

券商中国记者采访发现,多数证券私募从业者都认为,全面注册制对私募业将产生重要影响,行业或加速优胜劣汰、出现新一轮供给侧改革。随着A股市场化程度和定价效率的提升,投资者结构将更趋机构化,整体超额收益将逐步下行,投研深度将成为私募业竞争的胜负手,平台型私募有望成为股票私募的主流。

行业或有新一轮洗牌

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行业的全面高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过去两年进入了新阶段,而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出,未来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的进程。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9023家,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92604只。存续规模5.56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51%、增长20.52%和下降9.15%。

“全面注册制对资管业肯定会有重要影响,我们内部预计私募业将出现新一轮供给侧改革,行业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A股而言,一些旧玩法将全面失效,投资者结构可能加速变化,这对所有私募管理人都是一个很大调整,你的投资理念和框架能否承受这一变化就非常关键,如果体系不匹配,还继续按照惯性思维去进行投资,表现可能会大打折扣。”上海某私募人士称。

红筹投资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全面注册制下的全新市场环境下,证券私募业的行业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舞台更大了,风浪或许也会更大。对于股票私募机构而言,面对风浪最好的应对之策依然是修炼内功,巩固自身投研护城河,比如核心策略决策体系的进化升级、投研团队的打造升级,及投研风控支持平台系统的投入升级等等。当然,这些投入都需要‘家底’的支持,未来私募行业头部集中化会越来越明显。”他说。

加强投研成共识

全面注册制对私募行业来说是投研能力的一大考验,加强投研成为各方的共识。

“注册制后,A股股票数量会有所增加,股票之间分化也会逐渐拉大。注册制和之前A股的核准制最大的不同在于,在注册制下,监管机构不再对拟上市企业做出价值判断,只做形式检查,公司上市难度下降。借鉴美股与港股市场交易向龙头公司集中的趋势,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深化,A股市场资金可能会持续向龙头公司靠拢,业绩差的股票可能就没有什么好的估值,甚至港股化,成为‘仙股’。从投资角度,私募本身就有加强投研的需求。”有业内人士指出。

弘尚投资指出,全面实行注册制,将选择权和定价权交给专业投资人,有利于资本市场整体定价效率的提升,从中长期维度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私募基金作为中国专业投资人团体的重要成员,未来在新股定价中承担重要的职责,这对于私募投资人的研究能力、估值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南华研究院股指期货分析师王梦颖指出,根据国内股票指数的构成方式,指数成分股选择的核心标准是成交量高低,即大部分成分股都是市场精选后跑出来的“好股票”,也因此,后续机构产品要跑赢股指会变得越来越难(就像美国市场)。

而超额收益,恰恰是股票私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私募机构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底层基础。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A股市场化和机构化程度的提升,全市场超额收益必然会不断衰减,只有具有稳定超额收益挖掘能力的机构才能留存做大,否则就很可能被低成本的被动投资取代。

“对于私募投研而言,新环境下研究的深度需要显著提高。随着A股市场的逐步趋于成熟,整体的超额收益一定会逐步下行,但在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周期环境下,波动也将有所提高,主动管理的超额收益能否持续稳定,还将取决于主动管理投资人的框架和投研的深度是否能够适应周期的变化。”前述上海某私募人士表示。

平台型私募有望成主流

按照管理模式区分,私募主要分为单一基金经理和多基金经理模式,行业早期以前者居多。不过,面对愈加复杂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多国内私募开始向多基金经理的平台化发展。未来全面注册制下,平台型私募有望彻底占据行业主流。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国内千亿级私募如高毅资产、景林资产都是平台型私募的典型代表,大型私募如源乐晟资产、保银投资、盘京投资等也都采取平台化模式。近几年,远信投资、勤辰资产等一批新锐平台型私募快速发展。此外,重阳投资等部分老牌私募也在积极转型,打造各自的基金经理矩阵。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同样都是搭建平台,但各家管理人在操作上也有差异。有些推崇多明星制,明星基金经理各自发行产品,结合内部FOF实现公司层面共管;有些则是直接在产品层面就实现共管,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公司旗下产品。

保银投资指出,在市场股票数量增加,股票分化拉大的背景下。单一基金经理模式可能就难以有效覆盖全市场甚至跨行业。因为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只有成为某行业专家,才能保持长期有效选股能力,所以依靠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单兵作战的私募投资难度会加大。投研团队实力雄厚,平台型的基金公司可能会越来越多。

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私募资管公司创立初期,主要靠核心人物个人投资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支撑;但是从发展的结果看,如果公司想在行业里做得长,做得强,做得大,那就要突破对单个个人的依赖,找到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迭代的发展模式。目前来看,基于最佳国际实践的案例分析,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很显然已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发展模式。

以重阳投资为例,公司近年来推出了“重阳S4”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具体来讲,在多位基金经理共管模式下,同一只基金通过分仓的方式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参与管理,每位基金经理在自己的分仓范围内进行相对独立操作,这只基金最终的整体表现是每位基金经理各自贡献的加总。除了被业内熟知的陈心,重阳培养发掘出了吴伟荣、王世杰、谭伟、钱新华等一批新生代基金经理。

校对:陶谦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