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歧视促共享是国际出口管制改革正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2-12-23 12:51

今年10月,美国出台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与此前不同,新战略将出口管制作为大国竞争主要手段之一,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该战略指导下,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防扩散出口管制借口,大幅收紧芯片出口管制规则,甚至禁止美国人在中国芯片公司工作,在出口管制领域以意识形态划线,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严重冲击国际供应链稳定,侵蚀国际防扩散合作基础。

美国此举强横霸道,在国际上并不得人心。去年和今年11月,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不顾美国及其盟国的坚决反对,连续两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案,敦促所有会员国在不损害不扩散义务的情况下,“加强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取消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当出口限制,鼓励各国就此加强讨论。

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项提案呢?一是有理。冷战结束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防扩散出口管制合作搞得风生水起,离不开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的国际共识以及相应的国际法规定。作为防扩散出口管制的国际法基础,核生化领域的军控条约均坚持辩证观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核裁军、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作为三大支柱;《生物武器公约》《化武公约》既禁止相关武器,也强调和平利用。科技进步成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因为担心核生化技术荼毒生灵就过度限制其和平利用从来就不是国际军控的初心,也从来不是防扩散出口管制的初心。

二是有利。现有国际军控条约是各方妥协产物。例如,大家都承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主权平等的各国分为核武器国家与非核武器国家具有歧视色彩。但为了世界和平与安全,两类国家各让一步,无核武器国家承诺不获取核武器,核武器国家承诺核裁军和推进和平利用核能。但在实践中,裁军和防扩散谈得比较多、比较实,而和平利用谈得比较少、比较虚。发展中国家对此不满意,例如不结盟运动峰会多次对和平利用受到过度限制表达不满。这反过来又损害了国际防扩散机制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中国此议就是要纠偏扶正,确保国际防扩散各大支柱均衡发展。

三是反对滥用。近年来,个别国家将出口管制谬用为竞争工具,将科技领域描绘成“民主对抗威权”的战场,将科技问题政治化,把国际出口管制的发展引向歧途。它们着力将出口管制主要目的从防扩散转变为大国竞争,借此确保自身技术优势。它们肆意扩大管制范围,干扰新兴技术和关键技术,特别是半导体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和平交易。它们的管制手段日益繁复,出口管制黑名单越拉越长,以莫须有罪名将很多民用实体列名其中,滥用“视同出口管制”阻挠正常科技交流与合作。它们推动出口管制机制集团化、对抗化,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印太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出口管制和人权倡议”等涉及出口管制的“小团伙”纷纷成立,命绝已久的经济冷战工具“巴黎统筹委员会”隐然借尸还魂。种种举动助推科技脱钩,导致供应链崩断,引发国际关系紧张,加深南北科技鸿沟,侵蚀防扩散合作基础。

美国和它的朋友们反对中国提案有何理由?它们精心定制了三顶大帽子。一曰出口管制政治化,破坏国际防扩散出口管制制度。作为拥有科技优势的发达国家,它们认为现有防扩散出口管制机制完美得很,“根本没有证据表明它阻碍了国际技术交流或阻碍了任何国家经济发展”,中国提案将“质疑甚至破坏现有出口管制制度”。它们说中国提出这项倡议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二曰叠床架屋,重复建设国际出口管制机制。在它们看来,现有国际防扩散出口管制机制已然止于至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万万动不得。在联合国框架内就出口管制另开对话渠道“没有任何好处”,就此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征求会员国意见“没有任何价值”。

三曰关门主义,提案讨论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美国和它的朋友们一方面觉得这个提案没有意义,另一方面又抱怨在提案讨论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发言机会,指责中国仅与部分联合国会员国进行“选择性接触”,整个过程“秘密、封闭”。

看完美国和它的朋友们给中国提案杜撰的罪名,让人不由哑然失笑。如果它们照照镜子,将这三宗罪用于自我批评再合适不过,用于指责中国提案却属无的放矢。中国提案批评的重点并不是国际出口管制机制的健康肌体本身,而是攀附着这个肌体衍生出来的有害毒瘤和毫无必要的赘疣,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540号决议这些有着普遍共识的国际出口管制法律基础,而是出于冷战思维、旨在复活经济和科技冷战的出口管制“小团伙”和单边出口管制、长臂管辖行为。中国提案无意重复建立更多的国际出口管制组织,而是开前门,堵后门,在联大框架下开展出口管制对话,与现有国际、区域和双边出口管制相关条约、组织、机制互为补充,弥补现有机制法理基础不足、代表性不足、透明度不足的缺陷。

历史经验证明,只要坚持正道,小的可以变大,弱的可以变强,落后的可以变成先进,边缘的可以变成主流。在国际出口管制领域也是如此,中国是这个领域的后来者,但中国关于协调安全和发展,共建公正、合理、非歧视出口管制的主张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愿望。从共同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这也符合发达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是当前国际出口管制发展的正道,将有着光明的未来。

郭晓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