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走出一家新材料独角兽,3个月前融了20亿!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创业资本汇 张晓晶2022-11-28 19:52

近日,证监会披露了申万宏源证券关于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尔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今年9月,该公司刚刚完成了20.36亿元的Pre-IPO轮融资,估值达到175亿元。

据悉,德尔科技是国内化工行业厂商中唯一一家覆盖含氟化工原料全产业链的企业,产品覆盖面国内最广的行业独角兽。官网资料显示,德尔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10.24亿元。公司致力于氟化工全产业链布局,主要从事化工基础材料、含氟电子气体、半导体高纯试剂、新能源材料及其它多系列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LED芯片、平板显示、通讯光纤、动力和储能电池、特高压输变电、光伏发电等。

德尔科技同时也是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据称,公司制氟装备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二,也是国内极少数实现G5级湿电子化学品系列化、规模化生产的公司之一。

目前,德尔科技产品已经服务韩国三星、日本东芝、英特尔、台积电、联电、美光、德国林德气体、法国液化空气、中芯国际、长鑫存储和国家电网等全球高端客户。

藏在山区里的新材料独角兽

德尔科技这个超级独角兽位于福建地级市——龙岩。龙岩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位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的交界处,是福建的重要河流源头。其中,上杭县境内基本上是山区,矿床条件较好,矿产资源最多,其中有色金属、贵重金属最多,已开发了百余个矿点,其中金、银、铜、铁矿、锰矿是主要资源,铅锌矿、铀矿、稀土矿也相当可观。

1992年,华祥斌从龙岩工业学校水泥工艺专业毕业,凭借过硬的技术,他从一名普通车间工人一路成为公司备受重视的工程师。2007年,他创立了福建龙氟化工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氟化工下游产品的深加工。随后,华祥斌仔细分析了自身能力、地域优势和产业前景等要素,决定朝着半导体材料转型。

2014年,华祥斌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金铜资源优势,决定在龙岩市上杭县创立德尔科技,主攻芯片电子化学品材料。短短8年时间,德尔科技成长为新材料领域的现象级公司。

知名投资机构扎堆入局

据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德尔科技共经历了3轮融资,红杉中国、达晨财智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局。

2020年末,德尔科技开启首轮对外股权融资,参与方主要为福建当地的投资机构,包括鑫九投资、福睿基金等。此轮融资后,德尔科技加快了对外融资步伐,且吸引了众多头部机构的参与。

2021年8月,德尔科技完成11.8亿元A轮融资,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公司扩大产能、新品开发、新项目推进和人才建设等。此次融资,共有30家机构参与,其中,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红杉中国、达晨财智、深创投和国投创业联合领投,同创伟业、招商致远、兴证投资、国家电网、润科基金、传化基金、派诺资本、北京华控、赛富基金、三行资本、云泽资本、旭辉资本、沃衍资本、鲁信创投、厦门火炬、美亚柏科、汇银资本、深圳高新投、扬子江基金、福建省华兴创投、龙岩市投资集团和闽西兴杭国投等知名机构及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完成,老股东福睿基金在本轮继续追加投资。

2022年9月,德尔科技完成了20.36亿元Pre-IPO轮融资,投资估值175亿元。领投方为安徽交控招商产业投资,青创伯乐(厦门)、美亚梧桐、支点科技、图灵资管等企业跟投。

新材料产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小到触手可及的凉感科技防晒衣服,大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高速运算的大芯片都是新材料的“功劳”。随着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产业突飞猛进,市场对新材料的需求极大,进而激发了产业资本和VC/PE的投资热情,被投资人看作是“新蓝海”。

前有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小米等,后有深创投、红杉中国、IDG资本、达晨财智、高瓴创投、源码资本、松禾资本、峰瑞资本、啟赋资本等一众VC/PE机构。除此之外,王思聪100%控股的普思资本也加入了其中,这些都加速推进了新材料赛道日益火爆。

资料显示,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化工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新能源成了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最为投资者所看好的新材料领域,材料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规定要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新材料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基本形成多方共建、公益为主、高效集成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材料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19起,投融资金额共473.59亿元人民币。2022年,我国新材料投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7月,新材料赛道已披露国内融资事件389起,融资总额约合人民币500.83亿元。从投资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新材料赛道融资规模达到1亿以上的事件共56起,占比约为14.39%,5000万~1亿的事件65起,占比约为16.71%。这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汇聚在同一个方向——新能源材料。

放眼全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新材料基础研发上长期位于第一梯队,中国、韩国、俄罗斯则位列第二。我国主要依赖进口的材料除了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还有显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业内普遍认为,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化,卡脖子材料的攻克迫在眉睫,国产替代出现新的机遇,中国想要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新材料这一关必须过。

校对:苏焕文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