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制度型开放等领域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报告发布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淑贤2022-11-26 17:41

11月26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主办的202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高金智库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总结概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重点领域的建设经验和发展现状,分析归纳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提出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新重点举措建议。

课题组负责人,高金副院长李峰介绍,《报告》聚焦于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三个重点功能领域,包括:

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功能。要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实现绿色转型,通过推动金融科技监管创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货币自由兑换功能。为实现这一功能,关键在于打造相对独立、功能强大的上海离岸金融体系以及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进而推动贸易投资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功能。

金融制度型开放。建议通过促进国际化进程而助推市场化、法治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进而实现整体功能提升。通过深化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和制度,以及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逐步推进离岸金融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制度创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孙辉表示,上海要努力开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局面。其中,在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开发方面,上海要继续当好金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上发挥引领作用。不断创新人民币交易、投资和避险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

“上海要深入研究金融前沿问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制定,以制度优势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孙辉表示,“用好浦东新区立法权,加强金融管理、司法、立法的衔接配合,用法治手段保障金融改革开放顺利推进。”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也表示,上海朝着具有更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需要进一步打造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大力推进全球资产管理、跨境投融资服务、金融科技、国际保险、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和结算、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等全要素金融市场建设。

肖贵玉表示,上海要扩大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鼓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部门等加大风险压力测试;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引入国际发行人制度,丰富国际业务产品,便利境内外投资者配置全球金融资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配合国家完善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安排,鼓励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使用人民币,丰富应用场景;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加大集聚和培育多元化资产管理机构,创新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深化资产管理行业数字化应用,扩大资产管理行业对外开放。

同日,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高金共同编制的上海绿色金融指数正式推出,该指数旨在反映上海地区绿色金融的整体表现。2021年,上海绿色金融指数整体得分为11.67%,相比于2018年的3.92%、2019年的5.61%,以及2020年的6.67%,显示上海绿色金融成长强劲,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