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险朱友刚:“惠民保”是否对百万医疗险产生冲击?
来源:界面新闻2022-11-24 13:36
(原标题:平安健康险朱友刚:健康险行业为何增速放缓?“惠民保”是否对百万医疗险产生冲击?)

百万医疗险的高歌猛进在这一年仿佛按下了“慢放键”。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4%,与2020年、2021年同期的19.7%、7.9%相比增速放缓。健康险行业增速放缓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突破增长的“瓶颈”?

近日,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健康险要往前看20年一直是高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两年是寿险、重疾险的调整,2021年重大疾病保险保费收入占了整个健康险52%左右,重大疾病保险是补偿型的,经过20年,老百姓已经完全被教育,完全满足这个需求,这是一个产品的问题。

第二是则是寿险队伍的转型。“这支队伍经过了20年的发展,疫情使得队伍在大面积转型,随着年龄慢慢变大,再加上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这支队伍也在转型。”朱友刚分析说,第三个原因是行业目前的新产品都是在健康领域打转,创新遇到一定瓶颈,所以这三个问题,造成行业出现了调整。

调整将何时结束?根据朱友刚的判断,明年还会调整,这是合理的调整,因为是整个行业从产品到机制到创新到体系上的调整。“可能未来还要进行产品和队伍的变化,大的调整到位以后才会有新的起步,这个新的起步我感觉还有两年的困难期,我的判断是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才会从谷底向上走。”

按照银保监会等13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这个任务显然任重道远。

“我预测今年健康险保费规模也就9000多亿元,1万亿不到,我判断两年后是1.4万亿元左右,感觉不会超过1.5万亿元。”朱友刚说。

近五年来,医疗险领域诞生了两大网红现象,一是以平安e生保为代表的百万医疗险横空出世,成为爆款产品。有行业数据显示,百万医疗险的用户规模在2020年突破了9000万,保费规模超过了500亿元。

但从2020年开始,“惠民保”又成为新一代“网红”产品。截至2021年底,已有27个省份推出了200余款“惠民保”产品,参保总人次达1.4亿,保费总收入已突破140亿元。从数据上看,“惠民保”是否对百万医疗险产生了冲击?

平安健康险总精算师兼首席风险官丁雯对界面新闻记者说:“惠民保”在健康险行业的比例其实还在一个初步阶段。过去两到三年,“惠民保”概念非常热,“惠民保”其实是一个保基本的概念,它对整个行业带来的最大的好处,除了增强基础保障,更多的是完成了中国这个保险市场的教育,唤醒了群众的保障意识。

事实上,近两年来,健康险公司也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险企创新推出针对亚健康人群、“次标体”相关保险产品,目前已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乳腺结节等多种疾病。

近日,作为百万医疗险“鼻祖”的平安e生保也完成了2023版的升级,新增院外刚需普通药品保障,开创百万医疗院外普药保障的先河;推出“出院三日赔”服务,将出院理赔周期从行业平均近2个月缩短到三天。目前接受平安健康保险出院代办服务的用户三日结案率100%,一日结案率98%,平均4小时结案,较传统事后理赔时效大幅提升。

“2016年以来,整个行业经历了非常多的迭代,现在产品的方向是根据不同需求的用户,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下一步百万医疗险的战场一定在服务。”朱友刚说道,纵观十年来健康险的发展,行业发展路径已发生了变化。最初健康险重在“保险保障”,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在健康险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目前,商业健康险产品供给、理赔服务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同时国民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尚未完全满足百姓需求,未来健康险创新空间还很大。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