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全球各主要汽车大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不过,对于智能网联的落地应用,行业内则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目前国内的专家普遍认为,应该探索实践适合本土属性、本地需求的“中国方案”,主推“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据悉,业内专家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主要是结合了中国的网联优势、道路条件等进行的综合性研判。
近年来,以蘑菇车联为代表的新创公司,已抓住了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其中,蘑菇车联率先探索了一条更适合“车路云一体化”方案迅速落地的途径。
近日,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政府与蘑菇车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鄂州市临空经济区,蘑菇车联落地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智慧交通项目,项目总金额约11.14亿元,道路建设范围涵盖鄂州市临空经济区主干次路,总长度约227.52公里,为目前全球已公开最长里程车路协同道路智能化项目。
今年累计签单总额100亿元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内多数企业普遍放缓了对自动驾驶,特别是高阶自动驾驶的布局进度。部分主推单车智能的自动驾驶公司在融资过程中也遭遇坎坷。
业内普遍认为,在潮水褪去之时,恰恰是检验企业真正实力和能力的关键时刻。据了解,今年,蘑菇车联已累计签单总额超100亿,项目在北京、湖南、河南、云南、四川、江苏、湖北等落地。
在行业总体承压的背景下,蘑菇车辆是如何依靠“车路云一体化”的方案异军突起的?它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为何更适合在不同城市“复制”推广?值得业内关注。
蘑菇车联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道,实现在不同城市项目落地,主要依靠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术,二是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有体系的运营方式。
具体来说,在技术层面,蘑菇车联从车端与路端分别攻克。在车端实现了前装量产MOGOBUS的下线,相当于为自动驾驶汽车配置了专属“大脑”,可实现多种软硬件技术的优化和迭代;在路端,公司采取了2.0版本的固态雷达+毫米波雷达+低时延相机组合方案,可实现对路侧设备的不断升级。
从车端到路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一整套方案的可适配性和高可靠性以及灵活性。
此外,针对城市、园区、景区、高速、港口、机场、矿山等不同场景的需求,蘑菇车联可以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场景组件。简而言之就像“拼乐高”一样,用不同的模块满足不同场景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最后,蘑菇车联通过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让公司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实现商业闭环,项目落地后产生的运营数据,也形成了数据闭环,可进一步加速软硬件产品的迭代。
“车路云一体化”路径渐渐跑通
在没有经历过规模化的落地前,“车路云一体化”的方案也曾面临着争议,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路径投资大、项目周期长,项目涉及到的领域广,在发展前期是很难落地的,对于企业而言,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很难跑通商业闭环。
实践证明,通过蘑菇车联的“可复制”模式,“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是可以快速在多地、多场景、多城市实现落地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蘑菇车联已经相继在云南大理、北京、湖南衡阳等地落地了“车路云一体化”的智慧交通项目。
以最近刚刚签约的鄂州项目为例,根据双方的协议,蘑菇车联将在鄂州市临空经济区落地运营中心,推动当地的智能网联产业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该运营中心建成后,将支持鄂州临空经济区落地全国最丰富的无人驾驶场景资源,包括:机场货运无人驾驶场景,产业园区通勤摆渡无人驾驶场景,高铁旅客交通接驳无人驾驶场景,城市环卫无人清扫场景,巡检防暴无人驾驶场景,环湖、沿江观光无人驾驶场景,高速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场景等。
此外,项目落成后,蘑菇车联的“车路云一体化”还将辅助鄂州智慧交通的发展,让城市治理变得更加高效,通过构建海量信息融合和数据挖掘模型,为交通执法、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及环境卫生等主管部门和运营企业提供数据资源共享及综合决策服务能力,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可知、可视、可管、可判。
不仅如此,项目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和产业结构化升级,还将侧面带动鄂州市引进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信息通信等生态圈上下游企业,进而形成特色产业链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