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陈丽湘 叶玲珍2022-10-22 04:00


江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高清:

以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江铜力量

证券时报记者 陈丽湘

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让江铜集团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党的二十大代表,江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高清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铜集团坚持高质量发展,现已全面进入发展新阶段。

2013年到2022年,江铜集团连续10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从最初的414位跃升至176位。2021年,江铜集团圆满完成“三年创新倍增”目标任务,营业收入迈入4500亿元大关,实现了综合发展实力的跨越式提升,开启了“建设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新征程。

郑高清表示,江铜集团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江西省铜产业链链主引领作用,聚焦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全力攻克铜、新材料等领域“卡脖子”技术,激发创新创造新动力;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江铜”新平台,为传统产业插上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的腾飞翅膀。

今年9月,江铜集团率先发布江西首个企业“双碳”战略规划,承诺“到2025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比2020年分别下降18%和20%;到2030年冶炼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60年之前,加快零碳能源替代行动,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江铜集团深入推进全领域、全流程、全环节的土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资源循环化、能源低碳化发展,积极发展固废综合利用、生态修复改良等绿色环保产业,废渣选铜、废水提铜、烟气制酸等多条“三废”利用产业链每年可带来数十亿元经济效益,成为江铜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多赢。

“作为江西工业和全国铜工业的领头羊,江铜集团将在产业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绿色发展、企业治理上展现新作为,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江铜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郑高清说道,未来,江铜集团还将进一步把绿色发展优势发挥好、巩固好、提升好,把绿色发展细化到生产经营的全领域、全流程、全环节,不断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长江健康董事长郁霞秋:

“医药+医疗”行稳致远

推进大健康产业布局

证券时报记者 陈丽湘

“作为一名曾经的妇产科医生,‘健康’始终是我关注的问题,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让我更加坚定了‘健康中国、长江先行’的信念。”党的二十大代表、长江健康董事长郁霞秋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医药+医疗”行稳致远,关爱妇女儿童健康,守护“一老一小”,必须实现从零到百岁的全周期健康关怀,真正造福百姓,回报社会。

过去几年,长江健康提出“健康中国、长江先行”的口号,逐步构建起“医药+医疗”的大健康产业版图:收购海南海灵药业,迈出转型大健康产业的第一步;收购山东华信制药、上海益威等制药企业,涵盖化药、中药、原料生产等多个方面,加紧布局更加广泛的消费终端市场;收购以妇产专科服务为代表的郑州圣玛妇产医院等多家优质专科医院;参与投资建设无锡怡和医院,包括妇产医院、康复医院、颐养院等诸多板块。

目前,双轮战略驱动下的长江健康正驶入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长江健康旗下的海灵药业已有12个品种、23个品规通过了一致性评价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5个品种中标国家集采;旗下公司华信制药拥有胶剂、大容量注射剂、片剂、颗粒剂等多个剂型,100余个产品批准文号,均通过GMP认证,同时拥有多个独家、二类新药及中药保护品种。

展望未来,郁霞秋表示,长江健康的西药板块要争做全国抗感染领域前三名,中药板块争做全国胶剂类领域前三名,医疗服务板块争做全国民营妇产医院前三名。长江健康将继续围绕妇女儿童的健康事业,积极对接“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大健康产业布局,用心守护“一老一小”,为大健康事业做出长江贡献。

在医药领域,长江健康将积极适应国家集采政策,围绕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用药做大做强,加快在妇女儿童用药上的不断创新,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拓展产品管线,形成“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国内+国际”的发展格局。

医疗板块方面,长江健康将秉承“三甲医院的技术、民营医院的服务、上市公司的管理”的理念,回归医疗相关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在做好妇产服务的基础上,在辅助生殖、产后康复、医疗美容等方面作提升,为社会提供全方位、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国盾量子党支部书记周雷:

前沿科技既要原始创新

也要产业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

“在大会堂现场,听到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点名‘量子信息’,让我倍感振奋!”党的二十大代表、国盾量子党支部书记周雷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过去十年,我国科技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不断改善,领跑于世界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未来,像量子科技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也要加快落地应用,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2009年,国盾量子因“科技成果转化”设立,周雷等一批中国科大的师生率先走进了中国探索量子技术实用化的“无人区”;如今,国盾量子已经成长为全球少数具有大规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设计、供货和部署能力的企业之一。

过去5年,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提前布局谋划,国盾量子转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系列技术,推动和中国电科集团等院所单位的合作,实现了量子保密通信的全国产化和关键元器件的自主可控。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也为包括量子科技在内的一大批前沿技术产业注入了强大资本动能。

2020年,国盾量子在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环境下实现首发上市,进一步具备了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当前业务已从量子保密通信逐步扩展到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领域。上市后,国盾量子参与了“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机等重大项目,并发展出提供超导量子计算解决方案的能力,扩展了低温信号传输系统(如低温电子器件、低温线缆)等相关组件类产品业务。

谈及未来计划,周雷信心满满:二十大报告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安排。今后,国盾量子一方面会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协同相关科研院所积极投身前沿技术攻关,承接科研成果转化,布局关键设备与核心器件的自主研制;另一方面,也将继续牵手优势企业,推动量子科技在更多领域落地应用,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只松鼠党委书记潘道伟:

践行“大食物观”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

“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三只松鼠提供了事业前进的理论和精神指引,也恰是我们奋力转型的方向。”党的二十大代表,三只松鼠党委书记、董秘潘道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大食物观”下,居民饮食结构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坚果作为健康食品的代表,正加快由“国民零食”转向“国民膳食”,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过去十年,坚果市场规模呈倍数增长,目前我国坚果炒货企业产值已超1800亿元,发展势头迅猛。行至当下,随着国民消费力的提升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健康化成为休闲零食行业的一大趋势。今年4月,三只松鼠在10周岁生日之际,开启战略升级大幕,并锚定了“让坚果和健康食品普及大众”的使命。在使命达成的路上,“创新”被视作第一动力。

“二十大报告中屡次提到‘创新’一词,落实到企业层面,创新亦是发展的灵魂。”潘道伟坦言,对于三只松鼠来说,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创新的理解也在与时俱进。“初创之时,公司通过从线下到线上的销售模式创新,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而在当前发展阶段,我们认为产业数字化创新恰逢其时。”按照战略规划,三只松鼠正基于规模优势,将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通过建立示范或联盟工厂等供应链创业模式间接进入二产渗透一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潘道伟看来,三只松鼠作为坚果领域的公众上市公司,不仅需要对客户、对股东负责,更对行业发展、社会进步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正全力推动坚果的中国化种植,形成一二三产的良性联动,并力争在业内形成示范作用,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 ‘大食物观’。”

“目前夏威夷果、核桃等坚果品类的中国化种植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对于国内坚果行业摆脱‘海外依赖’、保障供应链稳定意义重大。”潘道伟表示,三只松鼠会持续加强与专业科研院校机构的合作,在生物育种、土壤改良、病虫防治、果实分选等坚果种植、加工全生命周期强化技术创新,也希望国家能够对坚果行业发展多一些政策扶持,让产业行稳致远。


贝达药业工程师高娅琴:

把好药品质量关

让老百姓用上放心好药

证券时报记者 陈丽湘

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科研的党代表,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备受鼓舞,对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提出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充满信心。” 党的二十大代表、贝达药业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到岗位后,我一定第一时间把二十大精神广泛传达好,和团队一起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之以恒地把好药品上市前的质量检测关,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的好药。”

“随着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系列好政策相继出炉,生物医药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高娅琴说道,过去十年,药品审评审批时限逐年大幅压缩,目前药品注册申请按时限审评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新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深化改革,推进医保药品目录每年进行动态调整,价格持续下降,极大地减轻了患者负担。

在此背景下,浙江本土创新企业加速成长,药品的研制加快从以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涌现出了包括盐酸埃克替尼在内的众多自主创新标志性成果,中国医药创新能力已经从全球第三梯队跃升到第二梯队。

贝达药业自成立以来,围绕EGFR、ALK、VEGF、CDK4/6等多个靶点布局丰富多样的研发管线,先后研发出了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和第一个针对肺癌ALK靶点的创新药(贝美纳),两次填补国产空白。

目前,贝达药业拥有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贝美纳(盐酸恩沙替尼)、贝安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三款上市产品,还有40余项在研新药项目。其中,三代EGFR抑制剂甲磺酸贝福替尼(赛美纳)和新一代多靶点激酶抑制剂伏罗尼布已经提交上市许可申请,正在审批中。公司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BPI-16350项目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有望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4772ab16-2d38-4216-a832-1746fe94f51e.jpg

瓦轴集团那馥:

用新业绩、新成效、新突破

谱写新篇章

证券时报记者 陈丽湘

“能够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我感到非常激动。我要更好地履行党代表职责,把大会精神原汁原味地带到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中,和大家一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辜负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用实实在在的新业绩、新成效、新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代表、瓦轴集团特大型分公司维修电工那馥说道。

工作32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引进设备、数控设备维修、维护、编程、改造等方面工作的那馥,深刻感受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瓦轴集团抓住机遇转型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瓦轴集团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拳头产品,2万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汽车、轨道交通以及工业装备等各大领域,并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今年出产的超大型重载高精度轴承,外径达16.2米,为世界同类产品最大。

瓦轴集团逐年加大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聚焦轴承主业提质扩能,今年投资新建的风电主轴轴承工厂达产后,将改变风电行业主轴轴承“卡脖子”的困境,对于稳链、强链作用积极。

瓦轴集团借助人才政策,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用性人才以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集团先后涌现出一批全国劳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以及中华技能大奖、辽宁工匠等先进典型,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前所未有地提高,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愿意走技能报国之路。

“这些年的维修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在行业中立足,才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那馥表示,当前,瓦轴集团正处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二十大报告不但为像瓦轴这样的制造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给企业带来了国产化替代的新机遇。

未来,瓦轴集团将加快自主创新、科技自强,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和投资改造力度,重点发展风电新能源、汽车、工业装备等板块,为我国实现装备制造自主可控提供坚实的核心零部件保障。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