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唐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同样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多彩贵州大地上,贵州证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和资本市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证监会党委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贵州资本市场牢记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凝心聚力,踔厉奋发,锚定走在改革与发展前列,打造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贵州样板”,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等责任担当,为贵州“黄金十年”创造赶超跨越注入蓬勃动力,奋力谱写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强枢纽”——提高直接融资率
这十年,伴随全面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辖区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日益完善,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至35家,其中2020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6家,全省科创板上市公司在西部省份中排名靠前,新三板挂牌公司从无到有,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展示企业逾2600家。全省资本市场股债融资双轮驱动,自2012年至2022年8月累计实现直接融资规模逾8500亿元,显著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其中约七成来自2019年以来至今贡献。再融资等屡创历史新高,自2021年以来辖区先后有过半公司启动实施再融资。截至2022年8月,辖区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等通过首发、增发、配股等历年累计实现股票融资逾千亿元级,获得资本市场助力支持;来自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发行人,通过公司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实现债券融资逾6600亿元,积极保障和支持地方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重点项目落实推进。
贵州证监局积极参与,推动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贵州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制定《贵州省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贵州省资本市场建设发展场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协调协作,通过加强辅导培育,引导企业从源头把好规范关,走好上市路,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贵州将迎来历史上拟申报上市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时期。
“硬实力”——稳固经济基本盘
这十年,贵州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稳健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如信邦制药、保利联合、振华科技、中航重机、航天电器、朗玛信息等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各类工具,拓宽产业领域,促进业务协同,减少关联交易,实现资产整合,提升规模优势,增强科技创新,推动做优做强,抓住国发2号文件机遇,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引领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强化修炼内功,关注利益相关者诉求,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将企业家精神和防范风险相结合,通过重组、重整等方式化解风险,优化股权结构,持续通过现金分红等方式增强对股东的回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十年间,辖区整体上市公司和挂牌公司实力明显上升,已发展成为遍布制造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采矿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电力、信息服务业等九大领域的龙头企业,分布于贵阳、安顺、遵义、六盘水、铜仁、黔南州等六个市(州),涵盖中央企业、省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三种形式。截至2022年8月,贵州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2.88万亿元,十年增长近9倍,增速位列全国首位。其中贵州茅台市值增长约11倍,总市值约2.42万亿元,是全国资本市场舞台上最光彩夺目的“贵州招牌”。全省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稳步增长,创新“领跑者”、产业“排头兵”、经济“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辖区35家上市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547.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5%,比贵州同期GDP增速高10.4个百分点,总资产1.28万亿元,占贵州同期GDP总额的6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8.3亿元。
“新动能”——激发科创加速度
这十年,贵州上市挂牌公司结构和质量持续改善,“科创”底色越发明显。航宇科技、振华新材、振华风光科创板IPO成功上市,贵州科创板企业上市在取得“零”的突破后加速扩容。中伟股份抢抓机遇,成为创业板注册制下贵州第一家上市公司,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市值破千亿,成为贵州工业产业发展的标杆。从行业看,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近3年来已有2家企业完成上市;许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乘着大数据发展的东风,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如在工业互联网重点产业链环节加大创新投入,拓展平台服务,推进自主科技创新。不少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已有具体上市计划和明确安排。
通过有力推动企业上市,将进一步增强贵州资本市场的“战略新兴”和“科技”底色,对行业龙头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集聚集群发展和引领全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加快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高增速”——提升服务满意度
这十年,贵州法人证券公司资本实力和业务水平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华创证券从以经纪业务为主的区域型证券公司升级为覆盖全国的综合性全牌照证券公司,投资咨询等业务行业排名进入全国前十;全国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实现“五连A”;净资产由16.10亿元增至130.95亿元,增长8倍,资本实力从行业末位跃升至行业前五十;全年营业收入由4.75亿元增至37.48亿元,涨幅近8倍;全年净利润由0.50亿元增至11.83亿元,增长近23.6倍。2016年,中天国富证券迁址入黔,经过6年的发展,由投行业务单一发展逐步向综合型券商转型,并购重组等业务迈入行业前列;净资产也由3.82亿元增至41.49亿元,增幅超10倍。同时,我省法人证券公司营业网点也不断扩容,分支机构数量也从30余家增长至100余家,从初期仅入驻北京上海深圳贵州等主要地区到基本覆盖全国各省份。
十年间,华创证券、中天国富证券在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国发2号文件精神,积极“出谋划策”帮助省内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累计为全省各类企业融资超2800亿元,通过资管计划、专项纾困计划等金融工具向贵州省提供融资支持超500亿元,通过自营、资管等渠道为贵州省债券提供流动性支持超100亿元。
“优服务”——增强投资获得感
这十年,贵州省证券基金期货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法人证券公司由1家增至2家;证券期货分支机构也从56家增至137家;公募基金销售机构更是从无到有,形成了1家法人证券公司、2家法人银行、3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数十家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组成的公募基金销售“主干网”。相较机构数量的增长,贵州省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更重视投资者的服务,致力于打造“科技+服务”双轮驱动的财富管理新格局,积极为省内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客户服务。证券期货投资者数量由55.67万户增至228.26万户,增长4.1倍;全年证券交易额由2585亿元增至30551亿元,增长11.8倍;全年期货交易额由2392亿元增至8513亿元,增长3.5倍;全省公募基金销售保有量也超过300亿元。
全省上市公司持续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以贵州龙头企业贵州茅台为例,自上市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1 次、累计1485.8 亿元,全国排名第8位,分红率达 43.95%,在保持较高的现金流的同时,给予投资者高额回报。盘江股份自上市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1次、累计约86.4亿元,分红率达62.06%。
十年间,全省私募基金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形成规模效应的巨大变化。在中国基金协会登记的7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达1570.73亿元,全国排名第18位,有效支持了贵州交通、文化旅游、工业、医疗、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转型,并积极助力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截至目前,全省私募基金参与扶持企业上市达3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6家,其中,省内私募基金参与投资培育的中伟股份是我省第一家创业板注册制上市公司,其新能源电池市占率全球第一,市值超过千亿,成为贵州省工业发展的新标杆。
“聚一心”——增援脱贫振兴力
这十年,贵州资本市场各市场主体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深入实施贵州省委、省政府“大扶贫”战略行动,发挥支持贫困地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政策措施作用,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爱心扶贫、智力扶贫等多种方式,为贵州脱贫攻坚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十三五”期间,贵州上市公司发挥产业优势,围绕贫困地区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开展产业扶贫项目668个,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亿元,解决就业7.61万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7.35万人,有12家上市公司对口帮扶12个贫困县;省内法人证券公司积极响应号召,陆续与从江、赫章等12个贫困县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1.4亿元,提供产业融资73.14亿元,“一司一县”援建学校、输送金融人才、打造产业特色、解决学生就业,既“扶智”又“扶志”,切实帮助当地政府解决贫困户脱贫、返贫问题,还以实际行动践行厚植贵土、回馈社会的使命与担当,累计进行慈善捐赠超2亿元。
十年间,贵州证监局推动期货经营机构不断提升产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极大地帮助实体企业尤其是农业企业提高了抗击风险的能力。2020年,“保险+期货”在贵州破冰,实现全省9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全覆盖、全赔付,惠及1.4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赔偿金额累计494万元,其中从江县项目是大商所专项扶贫计划中全国首单理赔项目,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2021年,贵州共有14单“保险+期货”项目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审批立项,立项数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五,占全国立项数6.90%,合计为3519.56吨生猪、2648吨鸡蛋、13704吨鸡饲料和45907吨猪饲料提供价格保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金融资本支持。
“强监管”——筑牢风险防守线
这十年,贵州证监局依法从严履行监管职责,坚持问题、风险导向实施日常监管,不断增强监管执法威慑力,筑牢不发生区域系统性资本市场风险底线,不断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推动跨部门协同监管,加强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交易场所等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和预警,完善区域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推动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缓释、化解,促进辖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大现场检查力度,推动市场主体规范运作,加强实控人、董监高人员等“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督促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勤勉尽责,加快建设“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受疫情影响期间,贯彻落实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实施延期展期政策、优化监管工作安排、发挥行业机构作用等措施,体现监管弹性和温度,助力抗疫和复工复产等。
十年间,贵州证监局深入构建“大投保”工作格局,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设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贵州辖区调解工作站,建立健全贵州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加强与地方人民法院协作,贯彻“总对总”证券期货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制度落地,沟通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贵州证监局与贵州省教育厅、贵州财经大学等签署《推进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合作备忘录》,明确各方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入合作。不断创新形式、丰富举措、广泛动员,组织相关部门、证券基金期货机构、上市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全面联动参与投资者教育宣传。支持华创证券(实体)投资者教育基地融合红色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成为贵州省内首家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
贵州证监局认真贯彻证监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和“四个敬畏、一个合力”的监管理念,统筹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改革和维护市场秩序等各项工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依法治市,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良好秩序。
以贯彻国务院14号文件为契机,着力推动完善公司质量,强化信息披露,加强辅导验收源头把关,积极推动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协调解决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等,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持续提升。
贵州资本市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和责任,必将同步迎来高质量发展,持续踏步前进,释放澎湃动能,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