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双城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熊德志2020-06-16 01:44

2013年,我来深圳第一年。生活和工作在南山区。

从此以后,每个周末,不是我过香港,就是她过深圳。我每次从深圳湾口岸过境,搭乘到港岛的过境巴士。

那时,我也在想,什么时候我们才不要这样上演双城记了。

婚后,我拿了探亲签,在香港住多久,什么时间去,什么时间回,基本都不受什么影响了。所以,也算是便利了很多。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我每个周五的下午,都会从办公室出门直接打车去皇岗口岸,然后坐过境巴士。

这样的剧情,上演了差不多3年。

2017年上半年,一家香港的中资机构给到我一份Offer,令我有机会去香港工作,并有机会结束深港两地来回奔波的生活。

在拿到工作签证的第一时间,其实我并没有急于要去香港工作。

彼时,我已经在一家总部位于深圳南山的投行工作。工作上很有干劲,感觉状态也不错,在大约半年多的时间里做了两个直投项目。所以,在我拿到赴港工作签证的时候,内心对这份工作还是有些不舍的,所以就迟迟未去香港。

直到2018年初,基于家庭方面的考虑,我决定正式赴港工作。

从此,也正式结束了一段将近5年的双城记剧情。

2019年底,大约在我女儿一周岁之际,我前往位于深圳南山的深圳湾创业广场,第一次和某科技创业公司创始人接触。

第一次见面后,其创始人说我是这么多他们见过的人里,真正懂投资者关系这件事的人。诚然,这句话让我受之有愧。

当然,我对其基因确实认可,基于创始人的董秘背景。我对其垂直连接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业务模式认可,因为那是我以前想要做而不可得的事情。我对其商业模式也看好,那是因为网络科技不仅仅只有C端,不仅仅只有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美团;还应该有B端,中国未来也应该在B端发力,而美国的B端现状,也将是我们的未来。

最关键的是,在资本市场逻辑方面,基于互联互通机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化及机构化趋势日趋明显,基于注册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MSCI/FTSE/DJI等全球指数纳入因子权重的持续提升,都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而基于个人理解,也确实需要有一个平台连接内地和香港,把中国的优质上市公司推向海外,让更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与其深入沟通交流,进而投资中国的优质上市公司。同时,把大量的海外机构投资者引进中国内地市场,进一步提升中国A股市场的海外机构持股比例,持续优化A股市场的股东结构,从而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所以,这个事情,我也确实挺看好的。

于是,这又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做,还是不做?

如果选择做,就再次回到双城记模式。

从2019年12月开始,我大致经历了将近10天的当天往返模式。其中有一次,因为工作太晚回去,深圳湾口岸最后一班大巴开走了。于是我再次逆流折返,从深圳湾口岸再打车去皇岗口岸,乘坐过境巴士,再回香港。

后来,我在南山租了一间房子。每个周末回香港。再次开启了双城记模式。

而每次晚上到家时,小女儿都已经睡着了。当我每次回深圳,她看见我走的时候都会哭。

2020年4月4日,清明节。我从香港家中出发,前来深圳,接受14天隔离。出发前,我戴着口罩,与女儿合影留念。这是我的2020年度最珍贵照片。

在深圳南山粤海街道的隔离酒店集中隔离结束后,开始正常工作。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导致的深港两地各隔离14天的隔离政策,致使我的双城记暂时按下了暂停键。而这也不是我所期望的。

在5月底的一天,有人问我,6月份你是不是就可以正常回香港了?我说不确定,也无法猜测什么时间可以回去。

而依照目前的疫情来看,我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够重启我的双城记。

责任编辑: 柯眉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