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一下最新的热点新闻。
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0.75%-1.00%区间,为2000年以来首次大幅加息50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美股尾盘突现大幅拉升,这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有关系,其表示,在接下来的几次会议上,各加息50个基点是可能的选项,并没有积极地考虑单次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
美国总统拜登5月4日在白宫就美国经济现状和通胀压力发表讲话并表示,在本财政年度(至9月末的12个月)结束前,美国政府将再削减1.5万亿美元的联邦赤字,“这将是美国历史上单年赤字降幅最大的一年”。拜登称,降低赤字、减少联邦政府的借贷是缓解通胀压力的一种方式。
另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新冠检测阳性,有轻微症状,上周六参加了白宫记者协会晚宴。
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当地时间周三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0.75%-1.00%区间,为2000年5月以来最大幅度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声明称,美联储将于6月1日开始以每月475亿美元的步伐缩表,即每个月缩减3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并在三个月内逐步提高缩表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即每个月缩减6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周三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距离中性利率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加息至中性利率时,将决定会加息至何种程度。在接下来的几次会议上,各加息50个基点是可能的选项,并没有积极地考虑单次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
鲍威尔表示,如果看美联储的预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分别加息50个基点是选项。美联储正在迅速将利率上调至宽泛的、合理的中性水平,将会对做得是否足够做出判断,如果需要更高的利率,我们将毫不犹豫。鲍威尔称,FOMC估计中性利率在2%至3%之间。
关于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进程,鲍威尔表示,6月1日作为缩减资产负债表的开始日期“没什么神奇的”,只是我们选择的日期。实际上,美联储并不清楚缩减资产负债表这种紧缩工具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人们知道FOMC正努力解决物价问题。
鲍威尔称,美联储将“坚守阵地”,关注通胀问题。美联储可能需要将政策调整到紧缩水平。如果美联储需要这样做,将会毫不犹豫。将通胀恢复至2%可能会带来一些痛苦,但不解决通胀的话痛苦将会更多。
鲍威尔称,一季度经济活动略有下降,但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依然强劲,供应链问题持续存在。目前看起来并没有接近经济衰退,有一个软着陆的“好机会”。美国经济足以应对货币紧缩。
美股爆拉,道指大涨近1000点
靴子落地,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而不是75个基点之后,美股集体爆拉。
截至收盘,道指涨2.81%报34061.06点,标普500指数涨2.99%报4300.17点,纳指涨3.19%报12964.86点。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晶科能源涨10.85%,大全新能源涨9.96%,瑞能新能源涨9.3%,陌陌涨8.95%,信也科技涨8.18%,爱奇艺涨7.44%,拼多多涨3.28%;房多多跌5.96%,无忧英语跌5.19%。新能源汽车股集体上涨,蔚来汽车涨3.37%,小鹏汽车涨4.33%,理想汽车涨2.88%。
美债跳水、原油暴涨
美联储公布决议后,美元指数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盘中跳水,日内曾重上3%、处于三年多来高位的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回落10个基点,美元指数迅速跌破103.00,跌至一周来盘中低谷。美元跳水之际,离岸人民币兑美元高涨,盘中一度收复6.62关口,较周二的一年多来低位回涨800多点;俄罗斯卢布再创两年新高。
大宗商品中,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回落的支持下,黄金反弹,本已收跌的纽约期金盘后转涨、一度逼近1900美元、较收盘涨超1%;美元回落之际,伦敦基本金属除伦镍外均反弹,周二大跌近4%的伦铜告别四个月低谷;欧盟公布逐步禁运俄罗斯石油的计划,国际原油期货加速上涨,美国WTI原油三周来首次一日涨超5%。
A股咋走?十大券商最新研判
1、中信证券:预计5月起将开启持续数月的中期修复行情,建议布局四大投资主线
前期影响市场的四大因素已陆续出现转机,市场受迫性卖出压力充分释放,极端悲观情绪逐渐修复,预计5月起将开启持续数月的中期修复行情,建议积极布局四大投资主线。
首先,上海疫情局面出现明显改观,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统筹经济发展与防疫。
其次,决策层在基建发力、地产托底、市场主体纾困和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等维度再次全面定调并回应市场关切。
再次,美联储加息和缩表5月落地,海外通胀重压下贸易摩擦环境或阶段性改善。
最后,上市公司一季报落地,市场进入业绩真空期和信心恢复期。
经过4月的调整,极端悲观情绪已充分释放,市场已经渡过了受迫性卖出压力最大的时期,近期部分资金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投资者对边际上积极的信号也极为敏感。因此随着影响市场的四大因素陆续出现积极信号,预计5月将开启持续数月的中期修复行情,建议投资者积极布局现代化基建、地产、复工复产和消费修复四大主线。
2、海通策略:市场正处在政策底到业绩底的中间阶段
政策底到业绩底是复杂筑底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政策力度强,市场中枢会缓慢抬升,类似05年、16年、19年,政策第一次转向到业绩底上证综指区间涨跌幅为7.6%、0.6%、15.8%;如果政策力度不够,市场重心略低,类似08年、12年,政策第一次转向到业绩底上证综指区间涨跌幅为-4.3%、-13.3%。
自政策转向开始,即预示着市场进入了布局期。着眼长期,历次调整后市场均进入十分可观的上涨行情,幅度上看后期上涨远大于布局期小幅调整,相对后期收益来说调整幅度其实很低。这一次的政策转向开始于去年12月,标志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全面稳增长,之后3月16日金稳会召开专题会议,强调“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4月26日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继续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4月29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求“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我们预计后续在现有政策加快推进的基础上,有望再追加更多稳增长政策。可见当前政策底已经很明确了,市场正处在政策底到业绩底的中间阶段,着眼长期,进入布局期。
3、中金 | A股:关注稳增长稳预期政策落实
从五一国内小长假期间的内外部环境来看,海外市场较为波动,美股在连续明显回调后小幅反弹,十年美债收益率上触3%续创2018年以来新高,美元指数高位徘徊;VIX震荡攀高;国际地缘局势僵持背景下国际油价延续盘整。国内来看,港股早于A股开盘表现震荡,稳增长板块相对跑赢;局部疫情方面上海新增病例数量持续下降,北京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暂时并未出现大范围扩散;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下,五一期间的高频数据显示出行、线下消费受到一定影响。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五一期间内外部因素对当前市场边际影响可能有限,后市走势仍需关注主要矛盾的边际变化。
我们在年初展望2022年时判断中外周期反向,整体可能呈现“内滞外胀”、“内松外紧”的特征。美国一季度GDP出现环比负增长比预期更早,可能表明疫情之下超级刺激政策的后遗症叠加供给冲击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未来中外是逐步收敛于同步下行,还是中国继续领先、率先复苏,是影响全球及中国资产价格表现的重要宏观变量。目前来看,后者可能是概率相对高一些的情形,这高度依赖中国稳增长政策落地及疫情防控的进展。政治局会议之后如果稳增长政策落实力度加大,或进一步提高这一情形实现的概率。向前看,我们认为虽然内外部仍有较多不确定性,但市场已经具备中线价值,对于后市不必过于悲观。结构上,我们认为低估值“稳增长”领域仍具备一定配置价值,综合关注海外通胀走势以及国内“稳预期”举措及疫情防控进展,来判断相关成长板块是否进入修复的拐点。
行业配置建议:稳增长主线仍有阶段配置价值,根据全球通胀形势等进展关注成长风格
1)在市场“磨底”阶段,估值相对低的稳增长板块可能在当前宏观环境下仍具备相对收益,如传统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地产、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等)等;
2)前期调整较多、估值不高、中长期前景仍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农林牧渔、医药等;
3)制造成长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风险已经有所释放,但转机在于“滞胀”风险、全球流动性和市场情绪因素能否边际改善。
4、中信建投策略:“黄金坑”之后,徐徐图之
●“黄金坑”之后,徐徐图之
我们认为今年A股获取收益的一个重点是把握低位布局。节前市场位置符合底部条件,我们认为投资者可将其视为今年的“黄金坑”。
展望未来一个季度,我们认为战略上不能再悲观,要逐步转向乐观,整个内外环境的改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同时,市场内外主要矛盾的改善过程很可能存在一定反复,投资者要做好准备市场在底部区域还会有一定阶段的震荡,操作战术上要有一定耐心,宜徐徐图之,以逢低位布局为基本原则。
●逢低布局运动战,把握疫后修复
我们认为五月逢低布局的重要线索在于把握疫后修复,且考虑到当前市场情绪及本轮疫情规模,相关防疫政策信号也值得关注。
从基本面弹性及估值弹性综合考虑进行选择,优选:1)具有估值弹性;2)具基本面复苏弹性;3)具基本面复苏确定性的品种。综合考虑,布局疫情改善品种建议:快递、食品、建材、基建/地产、酒店、汽零。
5、国泰君安:短期有望迎来反弹 战术上重视切换而非进攻
随着短边际因素的催化,上海有序开放与复工、美联储加息落地,展望5月上半旬A股有望迎来一定反弹。但是由于盈利前景以及信用宽松路径仍然模糊,我们认为股票市场还未到反转时机,反弹之后仍以指数弱势整理和结构性的机会为主。在反弹当中,我们认为战术重点不在进攻,而是在于风格切换,由成长切向价值,成长反弹更要切换。供应链供给能力的修正并不是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市场的核心在于需求恢复的必要性以及通胀的趋势。成长风格在未来仍要面对盈利预期的下修以及拥挤的交易结构。投资的重点在低风险特征的股票,布局和稳增长相关的周期和消费。
投资机会在低风险特征的股票:低估值、有业绩、业绩确定。行业推荐:1)持有实物资产并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方向:煤炭、化工资源品、二线央国企地产、银行;2)政府支出主导的公共投资方向:建筑、电力电网、风光电;3)困境反转,核心关注供给侧深度优化:生猪、白酒与消费者服务,Q2关注消费建材、钢铁投资机会的显现。
6、兴证策略:价格比时间重要 大概率将构建复杂底部
当前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
1)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得到反映、释放。此前市场大幅调整,主要是受国内疫情发酵+汇率贬值+海外美联储收紧的冲击。而当前,一方面,国内疫情已在逐步改善,同时决策层反复要求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来自疫情的供应链冲击也将缓和。另一方面,近期美债利率上行趋缓。5月初美联储会议后,市场或进一步“靴子落地”。此外,尽管汇率贬值,但并未带来外资的大幅流出。
2)决策层连续在多个重要场合加码“稳增长”、稳定市场预期,不断夯实“政策底”。从两会、到金融委会议、再到近期的政治局会议,决策层“稳增长”的决心已反复得到确认。后续货币、信用政策仍有望进一步放松。与此同时,决策层还反复强调“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并针对市场关切的供应链、地产、互联网监管等重点问题做出明确部署。
3)结合我们独家构建的十一项底部特征指标来看,大部分指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历史市场底部水平:其中,信贷脉冲、下跌速率、估值、破净率、风险溢价、股债收益差和偏股基金发行规模等指标已经达到历史上市场底时水平。
7、民生策略:莫听穿林打叶声 窗口期布局迎接通胀潮
随着复工和需求恢复,叠加大宗商品进入预期交易到现实交易换挡中,国内投资者可能会迎来超跌成长股的“边际改善”的反弹窗口期。但参与这一成长反弹的难度较高,一是本身美国成长股在加息下波动加剧,全球成长股都面对了“盈利下修”;二是通胀随时可能进入二次加速阶段,中国国内通胀随时也可能被点燃。
5月的意义是为投资者进行最后切换的窗口,调整布局迎接通胀之潮。能源具有确定性,金属具有需求弹性,而房地产、银行同样具有明显的行业改善机会。整体下一阶段推荐顺序为:油气、铜铝、煤炭、金、房地产、油运、锌、银行和化肥。
8、招商策略:拐点已至,上行将始
9、广发策略:18年“复合政策底”对本轮市场底的启示
市场的估值/ERP进一步修正,ERP接近顶部区域。4月26日指数低点,全部A股PE处于2010年以来30%的历史分位数、接近均值-1X标准差,A股ERP处于85%的历史分位数、超过均值+1X标准差。政治局会议和A股一季报进一步释放政策和盈利线索,市场核心关注,如何看待本轮“政策底”、“估值底”、“市场底”、“盈利底”?
今年政策底应是国内+海外“复合政策底”,18年末“复合政策底”与“市场底”的关系对当前形成启示。我们3.27日报告指出,今年是“美联储坚决的紧、中国维持有底线的稳增长”,因此本轮将由国内和海外共同形成“复合政策底”。回顾18年Q4至19年初:18年Q4形成国内“政策底”;但在“复合政策底”之下,国内“政策底”并不意味着市场底,海外因素(全球流动性紧缩)仍有压制;19年1月国内和海外(美联储)共同确立“复合政策底”,宣告A股“市场底”正式形成。
10、华西策略:筑底期 3000点以下勿悲观
4月以来,国内疫情、供应链冲击及对稳增长信心不足等因素压制市场风险偏好。在悲观预期集中释放后,A股估值水平回落至历史低位,当前权益市场配置性价比逐步显现,上证指数在3000点以下无需悲观。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稳增长的政策总基调将延续,后续随着国内疫情好转,疫情防控优化,基建、消费、房地产等领域政策将持续发力,疫情冲击最大的阶段正逐步过去,市场情绪有望得到修复。5月市场风格上,推荐高红利、价值蓝筹板块。具体到行业上,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受益稳增长政策的,如“银行、房地产、建材”等;二是受益国内疫情边际好转的部分消费品,如“食品饮料”等。
(稿件综合自Wind、中国基金报等)
(责编:彭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