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一周年之际,深交所第302期“走进上市公司”活动组织投资者实地调研创业板“新人”利和兴。这家上市刚满2个月的公司,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公司董事长林宜潘、董事会秘书程金宏、财务总监贺美华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
在这次面对面交流中,林宜潘讲到公司当下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时,提起最多次的两个词是“卡脖子”、“进口替代”:中美贸易战持续影响近两年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困扰着国产设备产商的研发生产;而另一方面,进口替代潮又为国产设备带来发展契机。为此,利和兴的应对策略是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上市提升员工士气
在谈到上市前后的企业变化时,利和兴董事长林宜潘说到,公司上市之后公司员工士气明显有了提升,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然更加直接的是账面资金充裕了不少,这样我们在研发投入上就不用像以前一样束手束脚。”林宜潘进一步解释道,电子产品技术更新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公司要紧跟行业变化,再加强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借助创业板资本市场平台,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来共同二次创业,提升公司整体核心技术能力,在前沿科技领域加大投入,提高公司整体研发能力。
6月29日,利和兴在创业板上市,这是公司在2019年从新三板摘牌两年后再次登陆资本市场。IPO成功净募资2.8亿元,公司将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上市恰逢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一周年,在谈到创业板注册制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时,林宜潘回忆起上市路程说道,上市审核过程严谨、公开,让IPO不再秘不可测,这样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地搞好业务,减少对资本掮客的关注。
谈到创业板改革对公司上市后的规划影响时,林宜潘表示,上市是公司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再融资、并购重组新规审核流程更精简灵活,会让公司更注重资本市场形象,注重日常运营与管理,使企业更有信心和胆识投入研发。公司上市后将会用好资本市场工具吸引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用好资金加大对行业前沿科技的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研发型大学进行合作,攻坚克难,带动产业升级与进步。
将加大研发投入
利和兴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作为设备供应商,主要服务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客户,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基础设施器件的检测和制造领域,客户包括华为、富士康、维谛技术、TCL、富士施乐、佳能等知名企业。
装备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公司,尤其近年来,终端产品变化快,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公司需要紧跟产业的变化,积极投入研发,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上市前,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利和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669.05万元、4249.35万元和2715.6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6.54%、7.62%和 5.73%。
成功上市及IPO募集资金到位,为利和兴的快速发展加上了引擎。林宜潘表示,上市后,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由于公司主要客户受美国制裁,部分业务正处于转型期,公司积极配合其业务转型,增加对其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另外一方面,公司凭借对 OLED 生产工艺的理解,进一步研究开发产线中其他设备,增加产品品类。同时,上市后将增加对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林宜潘认为,公司在脚踏实地经营好原有业务的同时,研发先行,积极协同客户一起解决行业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的封锁,也能另辟天地。
开发新客户
8月22日晚间,利和兴发布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份财务报告: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下滑3.87%;净利润2493万元,同比下滑45.7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5440万元。
面对投资者关于财务报告的疑问,林宜潘毫不避讳。他解释道,2020年和2021年,公司开拓了富士康、捷普、华星光电等优质客户,客户收款有一定周期;单从某个时间段来看,因公司现金流出较大,以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数,但公司客户基本都是知名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
开拓新客户,是公司的战略之一,因为公司的单一客户集中度较高。华为是利和兴的第一大客户,来自华为直接及间接销售收入占比接近一半。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及剥离荣耀业务,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
林宜潘表示,公司为保持业务稳定发展,一方面凭借已有技术积累,积极拓展新客户,如富士康、捷普等;另一方面积极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升级和增加新产品,比如公司在 2018年投入研发并生产的OLED屏生产设备贴膜覆膜机,这两年依据新的生产工艺不停改造升级,目前该设备已经在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等屏厂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