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平台电商:如何实现以AI促消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特约评论员陈白2025-11-28 10:04
(原标题:21评论丨重估平台电商:如何实现以AI促消费)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后首个印发的关于促消费政策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特别提及了平台消费的价值。其中提出,要有序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策展零售、循环电商等新业态。鼓励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用户需求,匹配推送产品和服务。支持平台企业应用虚拟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智技术,打造多场景、沉浸式消费体验。

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为平台经济的发展点明了未来思路,更在宏观层面提出了一个亟待深思的命题:在数字经济迈向纵深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平台消费的战略价值。这种“重估”,不再局限于关注平台创造了多少交易总额(GMV)或连接了多少用户,而是要真正认识到,平台已然成为连接“促消费”与“AI应用创新”的关键枢纽。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平台电商视为商品流通的渠道。但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突破,平台的角色正在从简单的撮合交易进化为智能化的供需配置中枢。此次《方案》明确鼓励利用AI挖掘用户需求,正是抓住了消费升级的痛点。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中,供给往往滞后于需求,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一些情况下,优质供给难以及时触达潜在需求。而AI技术的介入,使得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精准捕捉消费者的显性需求与隐性偏好。这种能力让“人找货”进化为更高效的“货找人”,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那些因匹配效率低下而沉睡的消费潜能。

进一步看,重估平台价值,在于看到其通过技术赋能,正在重塑消费体验,从而创造新的消费增量。当前的消费市场,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功能性购买,而是更加追求体验感、沉浸感和个性化。

《方案》支持应用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回应。通过生成式AI、VR试穿、AR家居布置等技术,平台能够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让线上购物具备甚至超越线下的体验感。这种技术驱动的体验升级,对于年轻一代消费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新型消费、场景消费的热情,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更为重要的是,平台不仅是AI技术的受益者,更是AI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和演练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算力和场景三大要素,而平台电商恰恰拥有海量的高质量交互数据和极其丰富、复杂的应用场景。每一次算法的推荐、每一个智能客服的问答、每一次数字人的直播,都是对AI模型的训练与打磨。这种在实战中积累的技术能力,具有极强的溢出效应,能够反向赋能制造业、物流业等实体经济,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数智化转型。

当前,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背后无不有着强大的算法支撑。这种由消费需求牵引的技术进步,是最具生命力的创新路径。

当然,在利用AI促消费的过程中,依法合规是底线,也是长远发展的保障。《方案》特别强调了“依法合规”,这要求平台企业在利用AI挖掘需求时,必须严格恪守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红线,通过算法治理避免“大数据杀熟”等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损害行业信誉的行为。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技术应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通过充分释放平台的连接能力与技术潜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由AI深度赋能的消费新时代正在到来。这不仅将实现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更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与消费信心。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