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一煤独大”“资源依赖”曾是市场对煤炭大省山西的刻板印象,也是地方产业曾急需突破的发展瓶颈。
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十四五”时期,山西省将资本市场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逐步构建起“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有效实现转型突破。
站在“十五五”起跑线,山西紧扣“两步走”战略目标,将推动资本市场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为基本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注入强劲资本动能。
资本助力提质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境内上市公司总量达到41家,总市值提升至8392.34亿元,利润总额期间提升幅度达91.84%。”回顾“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助力成果,山西证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及,借助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工具,山西辖区上市公司实现了资本结构优化与战略转型加速的双重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提升,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创新企业跟进”的多层次格局。
山西辖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从3222.73亿元增至5614.33亿元,增长74.21%。其中,太钢不锈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山西汾酒营收规模从2020年的139.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0.11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良好的经营业绩,为企业改善资本结构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美锦能源成功发行35.9亿元可转债,与前期定增资金形成协同,推动华盛化工7.65米超大容积焦炉技术落地与化工新材料产能释放,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西焦煤在2023年初成为注册制下首批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募资额达44亿元,是当时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近10年规模最大的股权类再融资项目。借助本次融资,山西焦煤资本结构大幅优化,总资产增幅2.33%,归母净资产增幅12.28%,年节约财务费用约1亿元。
“企业不断提质增效,让投资者获得感也持续提升。2024年,山西辖区上市公司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98.5亿元,户均分红4.84亿元,全国排名居前。”山西证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证监局持续引导头部公司发挥示范效应,鼓励公司综合考虑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盈利水平等因素制定现金分红方案,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其中,大秦铁路连续多年分红,累计分红突破千亿元。潞安环能“十四五”时期合计分红金额达170.99亿元,占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的66.14%。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中,山西辖区多家上市公司上榜。其中,潞安环能在股息率榜单中排名第四位,山西汾酒同时上榜现金分红总额榜单与股利支付率榜单。
并购重组发力
老牌企业旧貌换新颜
2025年6月,北交所上市公司科达自控发布公告,拟以2.09亿元现金收购新三板挂牌公司海图科技51%股份。此次收购是北交所上市公司首单新三板企业收购案,也是北交所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现金收购案。
科达自控运用并购发力产业升级并不是个案。“十四五”时期,山西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北方铜业、山西高速等传统产业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焕发新生,派林生物、狮头股份、美锦能源等加速布局新兴产业,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氢能等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例如,“十四五”开局之年,北方铜业与南风化工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通过资产置换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入了铜矿采选及冶炼核心资产,完成了主营业务从基础化工向有色金属的战略转型。
通过此番重组,北方铜业总资产从2020年末的12.56亿元增至2025年三季度末的194.71亿元,增幅超过14倍;营业收入规模从2020年的11.25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241.07亿元;年净利润也由连年亏损跃升至年盈利最高8.38亿元,实现了从规模到效益的全方位提质升级,成为“老工业基地焕新”的标志性案例。
同样作为传统企业,壶化股份通过重组山西全盛化工、邯郸安顺化工等6家公司,民用炸药产能从4.5万吨提升至11.4万吨,起爆具产能从2300吨增长到4300吨,增长87%。除拓展产能外,该公司还参股成都飞亚航空等军工企业,拥有了国内第一条世界先进水平的数码电子雷管生产线,成为山西省民爆产业链“链主”,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集群效应。
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资本大生态
山西资本市场的快速提质发展,离不开持续优化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山西证监局守牢风险底线,推动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2021年以来,山西成功推动16家“僵尸”或不活跃机构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注销占比23.88%,尾部机构得到有效出清。稳妥处置*ST当代退市风险,实现了辖区首家退市公司“退得下、退得稳”。永泰能源运用“并购重组+银团贷款+回购增持”方式,有效化解面值退市风险。“十四五”时期,山西省交易所债券市场保持“零违约”,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此外,近年来山西证监局不断督促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着力强化债券市场功能发挥,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1年以来(截至2025年10月末),山西辖区各证券经营机构围绕转型发展需要,通过承销发行债券、协助主板以及新三板定向增发、发行中期票据等方式为省内企业募集资金2225.30亿元。省内多个交易所债券品种实现“零的突破”,已成功发行首单高成长产业债、首单乡村振兴债、首单金融机构科创债等多个创新品种,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2021年以来,山西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帮助省内企业成功申请焦煤、焦炭、鸡蛋、尿素、生猪交割库18家;开展生猪、苹果、玉米、鸡蛋等“保险+期货”项目126个,为农户及农企保障现货数量82.02万吨,总保额61.53亿元,累计赔付1.79亿元。私募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项目达到174个,累计投资本金85.26亿元。
畅通募投管退
“新势力”持续涌现
2023年7月20日,拥有全球领先自主研发技术的锦波生物登陆北交所,创下该所发行价格最高、上市首日涨幅最高、上市首日股价最高的“三最”纪录。截至目前,山西辖区共有辅导备案企业10家,在审企业1家,均为2020年以后开始辅导备案。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81.82%,科技型后备企业资源持续夯实。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入选国家第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名单,并于2025年3月正式开板。截至目前,已吸引全省近30%的“专精特新”企业挂牌展示,“专精特新”专板入板企业237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目前,已推动科达自控、锦波生物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登陆北交所,推动13家“专精特新”企业挂牌新三板。
山西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十五五”,山西证监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要求,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契机,更加精准有效支持辖区优质企业上市,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加强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企业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支持。聚焦能源转型,支持省内上市公司,特别是矿业、冶金、化工等传统行业公司用好并购重组、再融资工具。督导省内证券期货公司专注主业、完善治理,丰富产品服务,不断提升高标准专业化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