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策略“独占鳌头”的同时,今年以来多资产策略私募产品也越来越受追捧。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1-10月多资产策略产品的备案数量共有1400只,仅次于股票策略产品。
多资产策略主要通过投资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及策略,实现风险分散以及收益优化,二级策略方面,又可以细分为宏观策略、复合策略和套利策略等。
优美利投资首席研究员李宁对界面新闻表示,多资产策略受到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2024-2025年全球资产价格波动显著,A股宽幅震荡、商品市场(如黄金)异动频发,单一资产策略风险暴露,多资产策略通过跨股票、债券、商品等低相关性资产配置,有效对冲了局部市场下跌风险。二是投资者需求升级,高净值客户转向“风险收益匹配”,资金量越大越关注安全性,多资产策略接受度提升,同时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预期收益型产品消失,低波动、稳收益需求激增。三是养老金、保险等长期资金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寻求“CPI+3%-5%”的绝对收益目标,多资产策略成为重要载体。
业绩表现方面,多资产策略私募产品表现“亮眼”。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在该网站有记录显示的多资产策略产品年内的收益均值为20.37%,仅次于股票策略。同时,与股票策略产品相比,多资产策略产品年内的夏普比率均值略高一筹,波动率均值与回撤均值则更低,整体收益表现更加稳定。
图:五大私募核心策略今年以来收益表现(截至11月14日)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界面新闻整理
多资产策略的三类子策略今年以来的收益特征“各有千秋”。
其中,宏观策略私募产品在收益均值、正收益占比以及夏普比率均值三个维度上的表现更胜一筹。
图:多资产策略旗下二级策略今年以来收益表现(截至11月14日)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界面新闻整理
宏观策略主要基于对全球宏观经济与政策动向的分析,在股票、债券、商品、外汇等大类资产之间进行动态配置,以捕捉投资机会并对冲风险。
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是宏观策略的典型代表,该策略基于风险平价的理念,致力于通过投资能反映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不同资产类别,构建一个在不同经济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的资产组合。
2018年,由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桥水基金)全资控股的桥水中国投资在中基协完成登记备案,并开始发行产品。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的管理规模已经突破550亿元,并且目前依然是国内唯一一家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的外商独资证券私募管理人。
与此同时,近年来一批“本土派”的宏观策略私募也纷纷跻身头部私募行列,典型的比如泓湖私募、半夏投资、凯丰投资等。
与宏观策略着重于在各类资产之间进行动态配置不同的是,复合策略的特点在于不同投资策略之间的组合叠加,相关的管理人通常会同时使用两种甚至多种投资策略的组合进行投资,比如CTA+指增、股票+债券等。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11月14日,在该网站有业绩展示的复合策略私募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均值为21.14%,正收益产品占比为90.93%,夏普比率为1.63,回撤均值为7.96%,四项数据均处于宏观策略与套利策略之间。不过,在该网站发布的头部、中型、小型私募旗下多资产策略产品今年以来收益前20名榜单中,复合策略的优势明显,分别占据其中17个、11个和14个席位。
套利策略的核心在于捕捉市场中存在的资产价格差异从而赚取收益。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纳入该网站统计范围内的套利策略产品,不管是收益均值、正收益占比,还是夏普比率均值,都在多资产的三个二级策略中排名垫底。不过,该策略的波动率均值和回撤均值也最低,显示出明显的“防守”优势。
当然,虽然整体收益表现不错,但想要把该类策略做好其实并不容易。
李宁对界面新闻表示,把多资产策略做好,远不止把不同资产拼凑在一起那么简单,真正的难点在于构建一个互相之间有协同助力的组合,而非一堆各自为战的“单兵”。
在李宁看来,海外成熟模型(如桥水全天候)依赖两大假设,即资产风险收益均衡性和经济周期可划分性。但国内股债夏普比率差异显著,且经济周期易受政策与地缘扰动,传统美林时钟失效。这就要求多资产私募管理人要在中国投资市场中经过长期历练,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从中提炼出一套适合中国本土国情的方法论,能够看懂不同市场的轮动规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李宁还对界面新闻谈到,多资产私募管理人还需对各类资产之间的关系精准把握,这种关系种类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因子共用等,并同时注意不同条件触发的关系变化情况,这样才能让各类策略高效配合,在控制住波动率的基础上增加收益。多资产策略涉及资产范围广,不同资产的策略底层逻辑差异大,是否具备一套涵盖研发、交易、风控、运营等各环节的强大IT系统,也是辨别多资产策略私募实力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