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管行业加速洗牌的背景下,头部私募正在加快出海布局。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今年已有10家私募获批香港9号牌,持牌且存续状态的私募机构总数升至107家,首次突破百家大关。其中主观私募、量化私募和混合型(“主观+量化”)私募分别有69家、28家和10家。
从规模结构看,百亿和准百亿私募成为跨境持牌的核心力量,累计占比接近五成。业内人士指出,持牌数量跨越百家节点,意味着中国私募的国际化进程正从试水期步入全球竞争的新周期。
年内新增10家,持牌数量破百家
从今年新增情况看,年内获批的10家机构中,主观私募与量化私募各占5家,结构较为均衡。从管理规模看,新增机构呈现明显的“多梯队格局”。
其中,100亿元以上规模有3家,分别是黑翼资产、平方和投资、致诚卓远;50亿—100亿规模有2家,分别是优美利投资、前海博普资产;20亿—50亿元规模和10亿—20亿元规模各有1家,分别是弘尚资产、龙航资产;0—5亿元规模有3家,分别是青柏资产、永信国际投资、鑫善投资。
在存续的107家持牌机构中,大规模私募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100亿元以上规模有35家,50亿—100亿元规模有19家,合计达54家,占比达五成;而小规模私募(0–10亿元)合计占比约四成,20亿—50亿和10亿—20亿的中型机构数量最少,合计占比不超过两成。
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认为,头部机构之所以成为跨境主力,背后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跨境布局需承担合规搭建、海外团队组建、市场调研等高昂初始成本,唯有管理规模雄厚的头部私募具备足够资金实力消化前期投入;
二是,大型私募长期服务机构投资者与高净值人群,这类客群资产全球化配置需求强烈,为私募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天然的客户基础;
三是,跨境监管审批要求严苛,头部私募在长期运营中积累的合规优势与治理经验,使其更易通过监管审核;
四是,开拓海外市场,是私募突破国内行业竞争天花板、挖掘新增长曲线的战略必然选择,也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从策略类型看,主观私募依然是跨境持牌的主力。107家持牌机构中,主观私募有69家,占比超过六成;量化私募有28家,占比26.17%;主观+量化混合有10家,占比不足一成。
主观机构通常具备更成熟的投研体系,更易在海外落地全球多资产策略,持牌出海能够显著扩展策略边界。相较之下,量化私募虽然近年来积极申请牌照,但整体仍处于追赶阶段。
百亿私募加速出海
在所有百亿级私募中,累计已有35家获得9号牌照,形成私募出海经营的核心力量。
其中,景林资产最早于2005年就持有了香港9号牌照,其次是淡水泉于2011年持有香港9号牌照,再次是盈峰资本于2014年持有香港9号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景林资产持有香港9号牌照时间早于内地私募成立时间;百亿私募中,另外一家持有香港9号牌照时间早于内地私募成立时间的百亿私募是源峰基金。
从百亿私募获得9号牌照的时间来看,2021年和2023年是百亿私募全球化布局的高峰期,这2年均有不少于6家百亿私募获得9号牌照,其中2021年获得9号牌照的百亿私募有中欧瑞博、九坤投资、鸣石基金、天演资本、进化论资产、磐泽资产和佳期私募;2023年获得9号牌照的百亿私募有上海大朴资产、因诺资产、敦和资管、仁桥资产、金戈量锐和千象资产。
近两年,百亿私募申请9号牌照依旧维持较高热度,均有3家百亿私募获得9号牌照,其中2024年有合晟资产、世纪前沿和量派投资3家百亿私募;2025年有平方和投资、致诚卓远和黑翼资产3家百亿私募。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 FOF 基金经理李春瑜认为,内地私募加速全球化布局,核心驱动力源于多重战略与市场需求考量,一是,海外市场布局可有效分散地域风险,降低投资组合对单一经济体的依赖,提升整体配置的抗波动性;二是,全球市场涵盖多元资产标的与丰富金融工具,为私募拓展多策略投资空间、挖掘差异化收益机会提供支撑;三是,投资者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持续升温,倒逼私募提升跨境服务能力,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客户黏性;四是,全球化布局亦是私募突破本土竞争边界、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向全球化资产管理机构转型的关键路径。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随着香港金融市场与内地资产管理行业的深度联动不断加强,私募跨境业务将在未来3—5年迎来新一轮扩张窗口,数量破百家也意味着中国私募行业正站在新一轮全球竞争的起点。

排版:王璐璐
校对: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