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月,现行政策中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近1.3万亿元。“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0万亿元,有力减轻了企业负担。
这是第一财经记者11月25日从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获得的信息。
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并正式启动第十四届全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传周活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柯吉欣在会上表示,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2026年,要聚焦降本增效,建立健全惠企政策常态化运行机制;聚焦优化环境,建立健全规范涉企行政行为标准制度;聚焦提升能力,建立健全企业综合服务体系。
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企业期望国家继续出台惠企减负政策。57%的企业希望进一步降低增值税、55%的希望降低企业所得税、37%的希望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等要素成本。同时,企业认为政府应从规范涉企行政行为、加强惠企减负政策直达快享、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力度。
企业成本负担感受依然较重
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是国务院设立的跨部门协调机制,联席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推动惠企减负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涉企行政行为,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铁路集团完善灵活浮动的铁路运价体系,采用浮动运价的铁路货运量比重提高到65%,直接降低物流成本近600亿元。财政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通过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金融监管总局助力企业纾困,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据金融监管总局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介绍,截至2025年9月末,全国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06%,较各项贷款增长高5.65%,贷款平均年化利率3.86%,较2024年同期下降0.62%。
柯吉欣谈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对部分领域成本负担主观感受依然较重,有的企业反映回款周期过长加剧企业资金压力,涉企行政执法仍待进一步规范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持续推动解决。
《报告》显示,在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和部分行业供求矛盾凸显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对原材料、人工、资金成本负担主观感受仍较明显,有些领域隐形变异加重企业负担行为犹存,呼吁国家持续加大减负纾困力度,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行为,帮助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调查中企业反映,今年以来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供需矛盾凸显,非理性无序竞争现象仍较为突出,增收难度加大,但企业固定成本、职工薪资等刚性支出并未降低,生产经营持续承压。部分政策信息不共享、平台不统一问题突出,导致政策兑现不及时,影响企业获得感。一些政策与企业实际需求仍存错位,部分条款未能紧密贴合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实际痛点和差异化需求,存在门槛高、“不解渴”现象。
规范涉企行政行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十五五”时期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作出了总体部署。
柯吉欣表示,2026年是“十五五”的开局之年,各级减负部门要研究谋划减轻企业负担新思路、新举措并积极推动纳入各级“十五五”规划中。要结合经济形势变化,保持适当的减税降费力度,建立健全惠企政策从研究出台到实施、评估完善直至退出的全链条高效运行机制,集中解决一些政策不解渴、不精准、不直达、不便捷的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的政策获得感、满意度。
他强调,要针对企业反映的原材料、人工、资金负担重的问题,进一步谋划出台新的惠企纾困政策;要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推动企业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惠企政策发布,推动政策平台互联互通,简化惠企政策兑现流程。
近年来,涉企行政事项清单制度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已基本建立并对外公布。
柯吉欣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涉企行政法律法规,统一涉企行政行为标准。要持续巩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成效,防范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反弹回潮;要进一步完善涉企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对于清单之外乱作为的行为要坚决处理;要持续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集中解决妨碍市场公平准入、限制企业跨区迁移等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费明硕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综合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做到规范透明。动态更新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性收费目录清单,确保各项目录清单时效性、准确性。持续加强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研究出台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和论证工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