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中国指数调整揭示全球资本配置逻辑
来源:证券日报作者:田鹏2025-11-25 09:38

11月24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明晟,MSCI)完成2025年度最后一次指数调整,这也是MSCI年内幅度最大的一次成分股优化。据悉,此次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26只中国股票(17只A股和9只港股)、剔除20只标的。

新纳入标的的行业分布既涵盖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龙头企业,如生益电子、长盈精密等,也囊括黄金、锂、铜等战略性资源类核心标的,如中国黄金国际、紫金黄金国际等,清晰勾勒出科技创新与资源价值双主线的调整逻辑。

这一调整趋势并非偶然,而是年内MSCI指数优化方向的延续与强化。回顾2025年前三次调整(2月份、5月份和8月份),所剔除标的虽无明确行业集中倾向,但多为业绩持续承压、市场流动性不足或基本面出现边际变化的个股;而新纳入标的则始终向“高成长潜力、硬核技术实力、产业稀缺价值”倾斜。

在笔者看来,MSCI指数作为全球资本配置的“风向标”,其成分股调整背后,释放出当下全球资本配置的三重核心偏好。

其一,自主创新与产业链安全成为资本定价的关键要素。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那些在半导体、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被赋予更高的“确定性溢价”。

其二,资源资产的战略属性正在重估。随着能源转型深化,黄金、锂、铜等战略资源已超越传统周期品的范畴,成为保障国家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资产。特别是在新能源产业链对锂、铜等金属需求长期看涨的背景下,拥有优质资源储量、具备可持续开采能力的企业,其估值逻辑正从单纯的“价格周期”向“战略稀缺”转变。

其三,资本更趋务实,聚焦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无论是科技自主还是资源稀缺,最终能够获得国际指数青睐的,仍是那些在细分领域具有清晰盈利路径、稳健财务结构及良好公司治理的标的。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当下,资本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筛选出那些真正具备内生增长能力的“核心资产”。

在这一配置偏好下,中国资产凭借显著的估值洼地效应、持续释放的政策开放红利以及强劲的产业升级动能,从全球资产池中脱颖而出,成为外资增配的核心方向之一,其长期配置价值持续凸显。这不仅将推动更多优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更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一方面,指数调整通过资本配置方向的引导,将进一步推动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与核心资源领域集聚。另一方面,指数“优胜劣汰”的调整机制,将倒逼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引导A股市场形成“重成长、重价值”的投资氛围,推动市场估值体系与国际接轨。

未来,随着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断突破、核心资源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全球资本与中国优质资产的双向奔赴将更加紧密。在资本的赋能与市场的淬炼下,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将愈发稳健,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将愈发凸显,最终实现产业、资本与市场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