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吴迪 满新
2025-11-23 23:14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明确要求,国资央企要多用、善用资本市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能力。央企集团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业务中,属于非主业但具备成长潜力的,可探索注入其他主业央企集团所属上市平台。这一政策导向,为国资央企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提供了新路径。
“十四五”时期,国资央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空前,积厚成势。数据显示,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2024年,国资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比重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抢占制高点、向更高位跃升的重要关口。要积极推进专业化整合,利用好资金、产业、数据等优势资源,集中支持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综合分析资本、产业、技术、人才、体制机制等要素资源,国资央企非主业领域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的发展瓶颈。注入其他主业央企集团所属上市平台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可行方案。通过专业化整合,既能解决某些非主业新兴业务的发展瓶颈,又能为主业明确的央企注入新鲜血液,还能避免行政指令式重组可能产生的效率损失。
可以预见,央企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合将日趋活跃。通过注入上市平台,新兴业务将获得更强大的资本支持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而那些定位清晰的上市央企,通过吸纳优质新兴资产获得增长动能。需要强调的是,成功的整合不仅仅在于资产的重新组合,更在于整合后的协同效应释放。这需要在推进整合过程中,深入研究企业定位和需求,精心设计整合模式和路径,为实现战略、业务、文化等多维融合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