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何时见底?
本轮科技牛市调整已持续一段时日,部分龙头股出现了显著跌幅。在此情形下,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本轮调整行情还将延续多久,以及调整的空间会有多大。
2013年至2015年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催生了科技股牛市(以下称“互联网牛”),2019年至2021年,涌现了新能源与半导体引领的赛道股牛市(以下称“赛道牛”);以上两段牛市均经历了类似的调整阶段。
本文将回溯A股市场的历史,对这两轮牛市调整情况进行分析,以资借鉴。
以史为鉴
本轮科技牛调整到何处
在互联网牛市中,创业板指大级别调整发生在2014年2月25日到5月19日,最大调整幅度为22.95%,持续时间57个交易日见阶段底。
在赛道牛期间,创业板指有三轮较大级别调整。其中,第一轮发生在2019年4月8日至6月10日,调整幅度超21%;第二轮发生在2020年2月26日至3月23日,最大调整幅度近21%;第三轮发生在2021年2月至3月,调整幅度超25%。
从调整时间来看,本轮赛道牛调整节奏更快,尤其是2020年至2021年期间的波动,均只有不到30个交易日即完成调整。
本轮牛市调整情况如何?其中,创业板指调整17个交易日,调整幅度达12.36%;科创50指数已调整31个交易日,调整幅度达19.28%。

机构提出这些见底指标
由以上的统计数据可知,本轮科技股主要指数的调整幅度、时长等方面相比过往两段科技牛的调整“略显不足”,但科创50指数的调整时间和幅度已接近此前几次行情的波动调整时长。
华金证券表示,短期科技行情可能尚未完全调整到位。一是短期政策依然偏积极,但美股科技股走势偏弱。二是短期科技板块的情绪和资金指标还未调整充分:首先,自8月27日调整以来,TMT指数换手率分位数最低仅为59.2%;其次,TMT成交额占比大幅回落16.2个百分点,调整已较充分;最后,8月27日调整以来TMT融资仍大幅流入,流出幅度明显不够。
华金证券同时强调,科技板块见底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出现积极的政策和产业催化、情绪和资金指标调整充分等。一是驱动科技板块见底的核心因素是积极的政策和产业催化。二是科技板块情绪指标和资金指标调整到位也是见底的标志:首先,见底时TMT指数换手率多下降至30%以下;其次,TMT成交额占比多下降10个百分点;再次,TMT行业融资余额多下降10%左右;最后,估值高低对科技调整是否到位指示作用不明显。
大同证券则表示,本轮行情的领跑者——双创板块,后续仍有想象空间,其中优质标的业绩仍然亮眼,部分产品涨价在即,国产替代空间庞大,多项指标均表明,当前的双创板块并未走向尽头。而市场重回上行区间,仍需多主线协同共振。因此,后续仍需等待科技板块王者归来。
据数据宝统计,科创50指数的高成长特征凸显。根据机构一致预测,该指数2025年至2027年营收增速分别为7.66%、18.71%、17.49%;净利增速分别为45.79%、80.93%、32.08%。
创业板指的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至2027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4.54%、18.50%和16.51%;净利增速分别为36.24%、30.94%和22.48%。
另外,从估值角度来看,双创指数的市盈率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尤其是科创50指数,按照机构一致预测的2026年净利计算,市盈率为52.68倍;按照机构一致预测2027年净利计算的市盈率不到40倍。

高成长+高回撤+高ROE的优质科技股曝光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科技牛持续,那么当前可能就是科技股的战略建仓时点,尤其是已经有较好盈利能力的科技股,未来有望成为行情引领者。
据数据宝统计,10家及以上机构评级且一致预测明后两年净利增速均超30%的个股中,有21股最新价较年内高点回调超20%且三季报净资产收益率超8%。
这21股“含科量”普遍较高,其中14股2024年研发支出超过1亿元,海光信息、深南电路、生益科技、寒武纪-U等2024年研发支出更是超过10亿元。
从盈利能力角度来看,胜宏科技今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接近27%,居首。仕佳光子、寒武纪-U、影石创新等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均超15%。
从成长性来看,寒武纪-U、华丰科技、太辰光等个机构一致预测明后两年净利增速均超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