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欧表示,美国科技股估值偏高、AI 热潮具备泡沫特征,但市场仍未出现“刺破泡沫”的关键条件。
关于人工智能(AI)热潮是否已进入泡沫区间的讨论在华尔街不断发酵。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近日在多家媒体采访中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尽管估值已处在偏高位置,但缺乏触发泡沫破裂的关键条件,“现在并不是从 AI 相关资产抽身的时候”。
达利欧的论断出现在英伟达强劲财报带动市场再度聚焦AI热潮的背景下,而这一轮上涨究竟属于技术革命驱动,还是历史周期的再现,争论正持续扩大。
构成泡沫破裂的因素
近期多家机构警示AI主题的高估值风险,但达利欧认为,市场是否进入泡沫并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泡沫何时会真正被刺破。他提到,从历史经验看,泡沫最终走向破裂通常与两类因素有关:其一是货币政策突然收紧,其二是市场出现必须出售资产的压力。目前,这两种情形都不明显。
当地时间11月19日,英伟达最新财报显示,AI 需求仍在快速增长。公司季度收入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2%,并预计下一季度将升至650亿美元。在分析师电话会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认为各行业对算力和训练需求仍在快速扩大,与“AI 泡沫”说法并不一致。
尽管业绩强劲,股价却并未持续走高。隔夜,英伟达盘初大幅高开,一度涨逾5%,但随着大盘情绪转弱而回吐多数涨幅,最终高开低走,跌超3%。亮眼的收入和指引未能完全缓解投资者对高估值的担忧,也反映出当下市场对于AI交易的态度仍存在反复。
达利欧认为,市场在估值偏高的情况下仍可能继续上涨,尤其是在技术周期的早中阶段。AI投资热潮在资本涌入、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企业端快速扩张等方面,与过去多轮新技术周期有明显相似之处。估值偏高并不等同于短期见顶,真正的拐点往往出现在流动性明显收紧或杠杆链条出现松动时。
达利欧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当前市场,他所使用的“泡沫指标体系”覆盖自 1900 年以来的多项数据,包括杠杆水平、资金集中度、货币供应等。根据这一体系,美国资产大约处在泡沫区间的八成位置。他提到,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规律往往相似;就目前环境看,真正促使泡沫扭转的条件尚未出现。
黄金仍是关键配置
在加密资产方面,达利欧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他透露,比特币长期占其投资组合约1%,但对其能否成为各国央行采用的储备资产信心不足。
他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比特币的所有交易永久记录且可追踪,与主权货币体系的结构与隐私要求存在根本差异;第二,量子计算未来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使其长期稳定性仍存不确定性。
在他看来,主要国家不太可能接受一个所有交易在链上永久公开的货币系统,比特币因此难以承担储备货币角色。
尽管如此,他依旧认为投资者需要在组合中保留对冲资产。他通常建议将10%–15%的比例配置在黄金与部分加密资产,但明确自己的偏好仍然是黄金。“黄金是实物,不依赖任何人的承诺”,在当前全球地缘与经济环境下,其避险属性持续加强,今年以来多次刷新历史高点。
达利欧认为,美国市场正在呈现类似1929年和2000年科技泡沫前夕的部分特征,包括杠杆水平上升、财富集中度扩大、资金持续涌向少数行业等。不过,他重申,尽管资产在泡沫区域内运行,但目前仍未看到促使泡沫快速回落的核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