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汽车产业平行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以“展望‘十五五’巩固车优势”为主题,共探行业创新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攀升、智能化技术普及、产业链韧性增强的行业变革浪潮中,老牌上市公司双林股份(300100.SZ)紧抓机遇,以“汽车零部件+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协同布局,在“十五五”规划建议“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指引下,正迈向发展新阶段。
“十四五”收官在即,中国车市持续展现强劲活力。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9月,我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6.4%和12.9%,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4.9%,月度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1—9月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增长13.3%和12.9%。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亮眼,产销量均超1100万辆,同比增长超30%,新车销量占比达46.1%。下游市场的火热直接传导至上游零部件行业,2025年前三季度,双林股份交出亮眼成绩单:营业收入38.55亿元,同比增长19.12%;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9.77%;扣非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57%。稳健的业绩表现,彰显了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稳固市场地位,为其跨界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
面对行业重构机遇,双林股份依托数十年汽车精密传动领域的技术积累,正式跨界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公司聚焦汽车座椅驱动器与滚柱丝杠的技术同源性,成功研发出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灵巧手滚珠丝杠等核心产品,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进入小规模交付阶段。行星滚柱丝杠作为机器人线性关节中价值量占比最高的核心零件,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激增,双林股份通过收购上游高精度丝杠磨床公司科之鑫,打通了产业链上游环节。科之鑫的螺纹磨床突破大长径比内螺纹磨削瓶颈,打破海外垄断,实现高效率高精度螺纹磨削,进一步强化了双林股份在生产工艺、成本控制及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优势。目前,公司已形成“材料—设计—核心设备—加工—检测”全产业链能力,大幅提升产品一致性及良率,深化了转型优势。
在产能布局上,双林股份制定了明确的推进计划。公司透露,滚柱丝杠计划2025年内建成10万套/年产线;滚珠丝杠将于2026年2月达成10万套/年产能;线性关节模组一期规划12万套/年产能,预计2025年底达产。凭借自有磨床设备优势,公司具备快速全球产能布置的条件,2026年还将考虑在泰国等海外地区投资建厂。业内普遍看好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专家及市场机构认为2026年将是行业交付规模加速放量的关键年。作为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人形机器人正处于商业化爆发前夜,在政策支持、技术成熟、需求激增与供给竞争的共同驱动下,预计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双林股份的前瞻性产能布局,有望使其紧抓市场机遇,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
展望未来,双林股份董事长在定期报告中表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重构,而双林已在这场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不仅是零部件供应商,更是智能移动时代的核心赋能者。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量产落地后有望打造全新增长曲线,重塑公司估值体系。同时,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战略转型,不仅是双林股份的华丽转身,更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向高端制造进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