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搭载出事故,检察机关依法不起诉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卢越2025-11-20 08:41

好心搭载同村村民,却意外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伤,检察机关依法对被告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1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履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其中披露了这起案例。

2024年5月31日,杨某某驾驶二轮电动车,前去参加葬礼路上,遇到了同村村民姜某某驾驶电动三轮车搭载张某某,也欲前往同一地点。考虑到姜某某曾患脑血栓,驾车载人存在一定风险,为了安全起见,杨某某主动提出愿意搭载两人一同前往,并返回家中,更换了一辆电动正三轮载货摩托车,随后驾驶该车搭载张某某、姜某某一同前往目的地。

途中,为躲避前方车辆,杨某某紧急刹车并猛打方向,导致车辆侧翻。事故造成三人受伤,其中张某某因伤死亡。经认定,杨某某负事故全部责任。案发后,杨某某与张某某的近亲属、姜某某分别达成和解。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检察院落实疑难案件公安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工作机制,参与会商案情、帮助梳理证据。兰山区检察院对该案组织公开听证,听证过程中,办案人员向杨某某释明,其无证驾驶机动车、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文明驾驶以及驾驶货运机动车载客等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对其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同时,也对杨某某进行邻里间的友善互助及案发后主动报警、投案自首、积极赔偿等行为予以肯定。

杨某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负事故全部责任,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鉴于杨某某犯罪行为发生在其对他人给予友善互助的过程中,其本人具有自首、无违法犯罪前科、犯罪情节轻微、真诚悔罪、积极赔偿等情节,死者近亲属以及其他被害人亦对其表示谅解,兰山区检察院综合案情,依法对杨某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针对该案的典型意义,最高检阐明,通过对案件依法轻缓处理,既能够促成当事人邻里矛盾化解、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又能够避免消减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进行友善互助的积极性,实现检察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