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2025长三角有色金属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安徽池州顺利召开。作为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材料,有色金属供应链的稳定畅通直接关联电力、电子、建筑、新能源等多个关键行业的发展,此次大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升,既是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实践。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原巡视员辛仁周指出,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较快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有力支撑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工业平均增加值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4031.9万吨,同比增长2.9%。
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坦言,当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仍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链协同效率偏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与挑战。针对这些痛点,马彬提出三点核心认识:一是以“数字链通”共建智慧高效的供应链协同生态;二是以“金融赋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三是以“生态共建”构筑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命运共同体。
如何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实际发展动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给出具体路径。他建议,“十五五”时期应扩大有色金属进口品种,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通关效率;进一步扩大再生材料应用,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立认证标识与数据溯源制度,构建减碳价值实现机制;同时积极对接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支持,拓展绿色金融工具应用场景,拓宽行业融资渠道。此外,还需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推动全球供应链协同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琛伟则从制度保障层面补充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核心在于制度与规则统一。我国已开展多轮市场壁垒清理行动,公开通报115个典型案例,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修订,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企业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为进一步落地会议成果、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大会同期举行了两项重要活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安徽办事处”正式揭牌,将精准对接安徽地区中小企业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长三角有色金属产业金融统一大市场”签约仪式顺利举行,为破解行业融资难题、促进区域产业协同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