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算力芯片头部企业海光信息在第三季度业绩延续增长趋势,但盈利同比增速有所放缓。
在11月17日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高管回应盈利增速放缓原因,并提示存储芯片价格波动可能导致服务器厂商成本上升。
研发费用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近55%和28%,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实现40.26亿元,同比增长近七成,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约13%,与今年前两季度增速相比有所放缓。
海光信息高管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围绕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芯片设计、海光处理器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的研发进度加快,研发费用增长较大导致。同时,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性能提升的同时,材料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五成,围绕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芯片设计、海光处理器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的研发进度加快。
就存储芯片价格波动影响,公司高管表示,存储芯片的价格波动可能会导致服务器厂商的成本有一定上升。存储芯片涨价的主要原因是AI服务器需求的爆发,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同时拥有高端通用处理器和AI加速处理器的芯片厂商,借助国内服务器市场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增长,将持续深化与整机厂商合作,推动产品市场版图扩展。
DCU产品进展顺利
海光信息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主要客户为服务器厂商,整机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数据中心。目前公司已联合国内主流服务器厂商围绕着、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形成了涵盖通用机架式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刀片和高密度服务器、存储产品以及视觉工作站、边缘计算产品等诸多形态的产品,形成了有规模的国产整机合作伙伴体系,共同推动公司产品向最终用户的导入和覆盖。
对于产品研发进度,公司高管介绍,公司DCU产品进展顺利,各项工作均在有序推进中。其中,公司深算三号产品进展顺利。海光DCU芯片凭借全栈技术优势,已成为AI创新的关键基础设施,兼容全球主流AI架构。
海光DCU产品聚焦AI算力、大数据处理场景,完全满足从十亿级模型端侧推理到千亿级模型训练的全场景需求。海光DCU以GPGPU架构为基础,兼容“类CUDA”环境,对标CUDA的算子覆盖度超过99%,拥有完整成熟的计算库,具备安全易用、无感迁移等优势,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场景中实现了广泛落地。
针对AI行业应用场景,海光DCU已形成多元化落地成果。在科研领域,支撑全球首个L2级高能物理大模型“溪悟”及科研智能体系统“赛博士”实现世界领先的数据分析效率;在医疗领域,与卫宁健康等伙伴合作的医疗AI解决方案已在全国30多个项目落地,为临床诊断、基因分析等提供高效算力支持;在天文领域,处理中国天眼FAST的海量观测数据时,计算效率较传统CPU提升超百倍,碳星识别等场景性能表现突出。此外,海光DCU配套的开发工具套件DTK、人工智能基础软件栈DAS及应用平台DAP组成的“三驾马车”,可全面覆盖从十亿级到千亿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需求,为各行业AI创新提供一体化支撑。
激励条件不变
目前,海光信息正在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多个提问涉及合并进度和潜在财务影响。
公司高管介绍,由于本次交易的复杂性较高,涉及的证券市场相关政策和行业监管相关政策广泛,自本次交易预案披露以来,公司及有关各方正在积极推进本次交易相关工作。本次吸并交易旨在通过产业链协同提升产业链韧性,加速算力产业生态环境构建,回报资本市场投资者,但公司毛利率将受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协同效应、成本控制等多因素影响,公司将审慎评估。
另外,海光信息股权激励计划的业绩目标设定聚焦于海光CPU及DCU两款产品的营业收入,不涉及正在筹划的海光曙光吸并交易,相关激励条件不会因吸并业务进行调整。
今年9月,海光信息推出了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2068.43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89%。根据业绩考核要求,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业绩基础,2025年、2026年、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目标增长率分别达到55%、125%和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