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往往也是该国最重要的城市。在大多数现代国家,首都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更改。不过,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已经实施或正在酝酿迁都计划。在这些“大动作”的背后,往往有着某些相似的无奈或考量。
巴西伊朗同提迁都
当地时间11月11日,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北部帕拉州首府贝伦开幕,贝伦这座城市也开始充当起了巴西临时首都的角色。
巴西政府发布公告说,决定在11月11日至21日期间将巴西首都由巴西利亚迁至贝伦,该城市作为临时首都期间,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权力部门均可在此办公。巴西政府称,此次首都临时迁移具有象征性和政治性,除了凸显巴西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承诺外,还强化了亚马孙地区在全球环境议程中的重要性。
与巴西此次充满象征性的临时迁都相比,伊朗政府近期多次提及的迁都,则更多是出于现实的无奈。
近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发出警告称:“如果到11月底之前德黑兰还不下雨,我们就不得不实行限水措施。若还是持续不降雨,我们将不得不从德黑兰撤离。”
其实,迁都在伊朗是一个被讨论了几十年的老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包括设拉子、伊斯法罕、德黑兰南部的帕迪斯新城、波斯湾的阿巴斯港和卡尚在内的多个城市被提名为备选首都,不过方案均未最终落地。
佩泽希齐扬2024年就任总统后不久,再度明确提出迁都设想。尽管此前也曾有伊朗总统提出类似想法,但佩泽希齐扬是第一位表示迁都“不可避免”的伊朗总统。2025年初,伊朗政府发言人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迁都事宜,并认真考虑南部的马克兰地区。但该项目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资源环境压力过大
对于为何要迁都,伊朗总统和政府给出了多项理由,其中促使伊朗政府积极考虑迁都的最重要原因,是德黑兰目前遭遇的严重水危机。
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困扰着伊朗发展,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伊朗近年来更是频繁遭遇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数据显示,伊朗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2025年是伊朗过去半个世纪中最干旱的一年,全国范围内降雨量较去年同比下降了近40%。
据伊朗媒体报道,截至11月9日,德黑兰已经超过两个月滴雨未下,水库正接近枯竭。伊朗政府数据显示,该国19座主要水库的运行容量低于20%,而卫星分析表明,在德黑兰郊外,阿米尔·卡比尔水库的可用容量仅为6%。其他重要水库水量同样处于历史低点。
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德黑兰市却要消耗伊朗近四分之一的供水。佩泽希齐扬警告说,向德黑兰运送水的成本可能达到每立方米4欧元,首都在水资源方面承受的压力难以持续。
事实上,首都所在地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压力过大,是很多同样在考虑、甚至是已经实施迁都计划的国家共同遭遇的难题。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4年11月,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法案,正式取消雅加达作为首都的地位并将其设为特区,印尼首都将迁至位于东加里曼丹省的努山塔拉。
长期以来作为印尼首都的雅加达容纳了超过1000万常住人口,加上周边卫星城市,雅加达都市圈居住人口超过3000万,这使得该市多年来饱受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困扰。
同时,雅加达地势低平,易受洪水侵袭,此外还面临火山喷发、地震等灾害威胁。有研究表明,因海平面上升以及地下水过度开采,雅加达正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下沉,被认为是世界上沉降速度最快的城市。
2019年8月,时任印尼总统佐科宣布,将把该国首都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一处森林腹地——努山塔拉。目前,努山塔拉仍在建设中,计划于2045年建成,预计届时容纳人口将超过200万人。
打造城市发展样板
除了环境与资源压力的“迫使”,通过迁都以促进国家不同地区间平衡发展,甚至借此实现具有引领性的城市与国家发展规划,也是不少国家迁都之举的重要考量。
依然以印尼为例。长期以来,该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面积不到13万平方公里、约占印尼国土总面积6.6%的爪哇岛,聚居着1.5亿多人口,占印尼总人口的54%,并为印尼提供了一半多的国内生产总值。印尼的三大城市雅加达、泗水、万隆也都坐落在爪哇岛上。而相比之下,占印尼总面积超过六成的中东部岛屿,包括中部的加里曼丹岛和东部的苏拉威西岛等,对印尼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足17%。
印尼政府2019年宣布迁都计划时表示,目的是纾解首都发展面临的难题,以及推动国家平衡发展。对此,有印尼城市规划专家认为,迁都将带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吸引国内外投资,从而为印尼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新首都的城市建设将突出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使其成为展示印尼未来发展愿景的象征。
类似的建设目标,在埃及的迁都计划中也有体现。2015年,埃及政府开始对新行政首都进行规划,计划在首都开罗以东45公里的沙漠中建起占地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的新城。
目前,埃及新行政首都的项目建设还未全部完成,但埃及政府已经从2021年12月开始陆续迁入。根据规划,新的行政首都将作为重要交通节点,进一步释放苏伊士运河的发展潜力,带动整个尼罗河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在民生方面,埃及新行政首都的水电供应、垃圾清运等市政服务有望得到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将显著改善。
此外,埃及政府还有意将新行政首都打造为绿色之城、智慧之城的现代化城市样板,为埃及远期规划的其他新城提供借鉴。据规划,新行政首都60%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污水利用率将达100%。数字技术不仅将用于无现金支付和无纸化办公,还将用于调节城市沙漠气候、降低犯罪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