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大疆行业应用在库布齐沙漠举行一场分享活动,展示了无人机技术在新能源基地建设和生态治理中的创新应用。

该活动举办地位于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该项目总体建设规划了800万千瓦光伏、40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已建成的200万千瓦光伏先导工程中,无人机技术深度应用于全链条,在项目规划建设阶段广达6万多亩的场址上,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仅用两周即完成地形测量,效率相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近9倍。
大疆行业应用能源业务代表于洋洋介绍说,目前大疆产品已应用于超1000座新能源电站,无人机巡检方案在国内的新能源场站覆盖率达50%,覆盖暴雪、沙尘、冻雨、大风等多种极端天气和高原、盆地等特殊地理位置。无人机在风光线巡检方面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巡检更高效、巡检更全面、巡检更安全、巡检更经济,于洋洋分享了一组对比数据,以100MW为基数对比,光伏巡检时长比传统巡检提高至少10倍;风机(50台)巡检时长提高至少9倍;线路巡检(48基塔)时长提升至少8倍。
在此之前,三峡多个新能源场站已引入大疆相关产品,无人机智能巡检不仅解放了人力、大幅提高了巡检效率,也保障了巡检的精准度,识别故障准确率达95%以上。据三峡蒙能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刘畅介绍:“新能源智慧运维模式实现沙漠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双赢,传统的人工巡检的模式下,巡检过程需要2组人员(每组2人),每天采取手持红外设备最多仅能实现1000块左右的光伏组件。现在采用无人机自主巡检的情况下,以先导光储电站为例,平均每日巡检约30000块光伏组件,整站巡检完毕用时36天,效率较人工提升26倍以上。”
为何无人机智能巡检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于洋洋解释称:“光伏组件具有相对恒定的工作温度,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功能过载、旁路二极管损坏等问题。无人机能够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在高空以色温差异直观呈现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分布,通过热斑等识别异常。无人机巡检还可以在空中对光伏板进行全方位、高速、无死角检测,不受地形限制,完美解决了光伏板架设在沙丘、水面等复杂地形时,传统人工巡检靠步行无法到达的问题。无人机智能巡检已具备对集电线路、升压站等设备的日常巡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