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金新发市场又热闹起来。Wind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截至11月7日,上周全市场新发基金数量达37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较此前两周明显增加,部分基金更是1日售罄。今年全市场新发基金将超过1300只(含已定档尚未发行),超过2023年和2024年全年水平,创近三年新高。股票型基金增量尤为明显,其中超九成为指数基金。
据Wind数据统计,上周(11月3日至11月7日),首发的37只基金中,超七成选择定档于11月3日发行。整体来看,上周新发的主动投资型基金数量与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基本持平。
主动投资型基金数量达19只,除了部分混合债基和FOF产品外,主动权益基金有11只,大中小基金公司均有产品亮相,港股通和新能源主题基金较为多见。这11只基金分别为易方达优势进取、富国兴和、鹏华启航量化选股、交银远见成长、中银港股通消费精选、平安港股通成长精选、平安新能源精选、中欧新能源主题、华西科技成长、鑫元港股通领航、恒生前海成长先锋。
指数型基金数量达18只,涵盖国资央企、红利(含高股息)、自由现金流、银行、家居家电、农业、汽车、科技、沪深300、科创综指、科创芯片、港股通等多类型指数产品。
其中,红利类产品数量尤多,囊括中证A500红利低波动、中证800红利低波动、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等多类红利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新发基金中,久违地出现1日售罄的情况。
例如,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基金因募集金额超过上限30亿元,将募集截止日期由原定的11月14日提前至11月3日,宣告1日结募,并对11月3日的有效认购申请进行比例确认,最终确认比例为97.910081%。该基金已于11月5日成立,认购总户数超1.3万户。
该基金主要采用阿尔法多因子选股模型构建股票投资组合,并运用量化风险模型对投资组合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动态调整个股权重,控制组合波动率等风险指标。该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全指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1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苏俊杰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现任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
富国兴和混合型基金同样宣告提前结募,由原定的11月14日提前至11月3日,仅发行1日,并对11月3日的有效认购申请进行比例确认,最终申请确认比例结果为84.2716%。该基金已于11月5日成立,认购总户数超1.6万户。
该基金为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投资主要通过大类资产视角把握市场主线,在周期与成长之间动态平衡,用分散配置降低组合波动。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A500指数收益率×7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10%+中债-国债总全价(1-3年)指数×1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为范妍,现任富国基金权益投资总监。
Wind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截至11月7日,已定档于今年新发的基金数量超过1300只,创近三年新高。
其中,股票型基金新发数量增加尤为明显,今年新发已超过700只,较2024年全年新发数量增加近290只,几乎是2023年全年新发数量的2倍。相较于去年,混合型基金新发数量略有增加,债券型基金新发数量明显减少,QDII和REITs新发数量也有所减少,货基未发一只新产品,而FOF产品新发数量则实现翻倍增长。
股票型基金新发数量大幅增加的背后,离不开指数产品的贡献。据统计,今年新发的700余只股票型基金中,指数基金的占比已超过九成。而全年新发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仅不到30只,其中还有近半数产品采用的是发起式模式。在指数投资发展大浪潮下,指数型基金几乎已成为今年各大基金公司发行股票型基金时的主流选择。
此外,据统计,本周(11月10日至11月14日),基金新发市场依旧火热,有接近40只产品开启首发。截至发稿时,目前全市场已成立的公募基金合计总规模逼近37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