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贝尔抗抑郁1类新药引机构聚焦 凭疗效、安全性优势有望跻身一线治疗阵营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11-09 22:39

近日,吉贝尔接受方正证券、开源证券、东吴证券、银河证券等数十家机构集中调研。公司董事会秘书翟建中、核心技术人员兼研究所副所长李海岛、特邀嘉宾北京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安宁等围绕旗下抗抑郁1类新药JJH201501的临床数据、市场定位、安全性等核心问题作出详细回应。

此前10月30日,吉贝尔已公告,JJH201501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不仅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在关键安全性指标上也显示出优于常用抗抑郁药伏硫西汀的潜力。面对国内约9500万抑郁症患者的未满足需求,该药有望为抗抑郁药物市场带来新的选择。

低剂量高疗效,安全性显著提升

针对机构关注的“JJH201501相比对照药伏硫西汀的优势”,吉贝尔在调研中表示,这款新药依托吉贝尔氘代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开发,核心优势在于“较低剂量可以达到伏硫西汀更高剂量的药效”,且有更优安全性。其通过氘代技术延缓药物代谢速率、延长半衰期,让具有药理活性的JJH201501原药在体内具有更高的暴露量与更长的暴露时间。

临床数据显示,JJH201501的10mg、15mg两个剂量组,连续治疗8周后疗效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且与阳性对照药氢溴酸伏硫西汀20mg组(该药物国内获批最高剂量)疗效相当。

安全性方面,JJH201501的表现更具竞争力。据披露,其两个剂量组导致患者永久停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安慰剂组相当,且显著低于伏硫西汀组,主要是导致永久停药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更低,在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方面比伏硫西汀20mg 更有优势。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抑郁症患者而言,更好的安全性意味着更高的用药依从性,能有效减少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中断。

起效时间对标伏硫西汀

机构还关注JJH201501的临床推广潜力,吉贝尔在调研中透露,该药物的起效时间与伏硫西汀基本一致,“一般两周开始出现疗效差异,四周差异明显,八周左右达到Ⅲ期临床数据水平”。

从市场参照来看,作为对照药的氢溴酸伏硫西汀全球表现亮眼。根据相关报道,2023年氢溴酸伏硫西汀全球销售额达19.99亿美元,但国内市场受限于价格较高且未进入医保目录,2024年医疗与零售市场销售总额仅2.14亿元人民币,虽增速较快但目前规模还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抗抑郁药的用药周期对市场空间至关重要。据介绍,伏硫西汀类药物半年以上维持用药的患者比例很高,只要依从性良好可长期服用,预计JJH201501的用药周期将与伏硫西汀类似,这也为其长期市场增长提供了支撑。

上市后有望成为一线用药

对于国内抑郁症用药市场现状,调研数据显示,抑郁症已成为全球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患者超3.5亿人,近十年增速约18%;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则显示,国内抑郁症患者达9500万,且呈现“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就诊率低、识别率低、治疗率低”的特点,未满足需求庞大。

从用药格局看,当前国内抗抑郁药市场以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s)、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五羟色胺抗抑郁药(NaSSA)、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郁药(NDRIs)等类别,市场主导者多为进口原研药与国产仿制药,本土创新药长期稀缺。

吉贝尔在调研中表示,JJH201501属于机制明确的一类创新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明确且程度较轻、药物相互作用少,成功上市后有望成为抗抑郁一线用药。

在业内人士看来,JJH201501所公布的临床数据表明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为国内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新治疗选择。若该药物成功获批并纳入医保,依托学术推广,上市后有望跻身抗抑郁一线用药行列,进而成为吉贝尔新的增长引擎。(CIS)

责任编辑: 王智佳
校对: 吕久彪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