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进博|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中美之间更应互利共赢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王哲希2025-11-09 19:27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下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这座连接世界的“超级枢纽”。

据悉,本届进博会吸引了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参展企业总数超过4100家,美国企业参展面积更是连续7年保持第一。位于8.1馆的美国食品与农业馆(下称“美国馆”)三度亮相进博会,展区面积达350平方米,汇聚了19家参展商,集中展示美国优质农产品与服务。

日前,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在美国馆内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他向记者表示,在近期中美经贸磋商达成成果共识的背景下,本次参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

“希望将更多产品引入中国”

2023年,上海美国商会与美国农业部合作参加了第六届进博会,共同组织了首个美国政府官方展台。如今,这一合作已携手走过第三个年头。

“我们在第六届和第七届进博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2023年进博会期间签署的合作协议达到5亿多美元;去年更是实现7.11亿美元的突破。”郑艺透露,今年美国馆开幕首日(6日)即达成了580万美元订单。

开幕首日现场

虽然实际展览只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在郑艺的眼中,进博会早已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这接近一个星期的展示与交流,为结识更多新伙伴提供了铺垫。

“即使这一次不下单,双方也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建立了联系,成为了潜在的合作伙伴。这就是我们每年、每一届都积极踊跃参与的原因。”

之所以选择农业作为合作的切入点,郑艺表示,是因为中美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尤其是在农业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连续参展进博会,郑艺也注意到一些变化,比如规格、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口碑越来越好,更多企业选择将这里作为新产品首发首秀的舞台。

郑艺表示,从第一届进博会起就有许多美资企业积极参与,美国馆在筹备过程中也收到了诸多美企报名。

“其实也有很多来自其他领域的企业想要报名参展进博会,只是因为与展馆的定位不符而遗憾没有参展。”郑艺希望,未来能够将更多中小品牌、不为大众熟知的品牌通过进博会介绍到中国。

“中美之间没有根本性冲突”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本届进博会的举办时间正值中美两国元首在釜山会晤后不久。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达291亿美元,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占美农产品总出口近1/5。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额达245亿美元,其中对华大豆出口总额近128亿美元,美国出口的大豆一半销往中国。

在郑艺看来,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发生贸易摩擦是“正常的”,但贸易战没有赢家。因此,中美经贸磋商达成成果共识对双方都是利好、是合作共赢,十分期待今届参展的美国企业能在进博会上续创佳绩。

郑艺向记者进一步表示,会员企业实际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进出口贸易会直接受到两国关系的影响。但“两国间其实没有根本性的冲突,而更应该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关系”。

“只要消费者有需求,贸易就会一直存在。”郑艺说,尽管受到了一些影响,但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一直没有间断。两国间的贸易逆差其实是结构性问题。“解放日”关税之后,虽然对中国的进口减少了,但东南亚等地对美国的出口也在增加,“对美国来说,他的总体贸易逆差其实没有减少,关税的最终买单人仍然是美国的消费者”。

记者 王哲希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