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以“ESG赋能经济韧性”为主题的2025ESG大会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高峰论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本届大会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指导下,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汇聚政、产、学、研及社会各界代表,围绕ESG前沿趋势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构建中国自主的ESG知识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出席本次大会的主要嘉宾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尚福林;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常务副秘书长史向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党委副书记兼校长吴卫星;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伊元甲等。来自政府部门、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高校与研究机构、上市公司及社会组织的众多领导、专家与代表出席活动。
锚定ESG发展时代方向
当前,ESG已超越单一财务与社会责任范畴,是经济韧性建设的必答题和制度性基础设施,需以系统思维、科技赋能与全球协作,探索中国特色实践路径。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曹建明
曹建明表示,ESG理念打破了过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单一关注,超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正成为企业重塑经济逻辑、增强系统韧性的制度性基础设施。ESG是一种统筹经济、环境、社会和治理效益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它通过环境风险的有效管理、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和优化治理机制,推动经济从“脆弱增长”迈向“可持续发展”。
“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从‘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到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再到新型能源体系的加快构建,中国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曹建明提出,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科技赋能,深化全球协作,构建更加包容、公正、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 尚福林
尚福林认为,ESG不是“附加题”,而是中国经济韧性建设的“必答卷”,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特色实践”。中国ESG发展将进入深化渗透与系统赋能新阶段,成为经济韧性从“被动抵御”向“主动进化”跃升的关键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尚福林指出,“十五五”时期,企业ESG建设将承载更多责任与使命,要更加深入地探索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ESG实践模式,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产业要以ESG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构建更具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 陈存根
陈存根表示,ESG正从一种非财务绩效的评价工具,逐步升华为引领企业变革、驱动经济转型、重塑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成为提升经济韧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践行ESG理念的主力军。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战略规划、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绩效评估全过程,实现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引领”的跃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凌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表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采用“1+3+3”的核心布局。这一目标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尽最大努力制定的,中国有决心、有信心兑现这个承诺,也需要有利、开放的国际环境。各方要积极行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共同家园。“这一目标也让ESG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披露工具,而是企业能否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获得资源、订单、资本和牌照的‘核心竞争力’。谁在这个领域走在前面,谁就能在新的阶段占据先机。”凌文说。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常务副秘书长 史向辉
史向辉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经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磋商达成的统一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已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企业要在国家新的战略指引下,从产业结构、创新动力、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塑造极具韧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ESG方面的全球影响力。
深挖ESG实践核心动能
与会嘉宾认为,ESG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需培育ESG生态体系,配套激励政策,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 王文举
王文举表示,ESG已不仅仅是一套企业评价标准,更是一种深刻的发展哲学、一种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它精准地回应了时代的叩问,为我们推动经济结构性变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与可持续性,提供了关键的理念指引和实践框架。构建中国ESG自主知识体系,是增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所在。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来现余
来现余介绍,北京市把ESG体系建设作为助力首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系列率先探索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基本形成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有力支撑了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下一步将强化信息披露,持续培育ESG生态体系,不断丰富和深化ESG实践,扩展ESG政府采购领域运用。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伊元甲
伊元甲表示,北京亦庄始终将绿色低碳融入城市发展基因,把ESG理念贯穿于产业升级、城市治理和开放创新的全过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2025年,北京亦庄实施全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在“科技强绿、治理创绿、交通促绿、能碳筑绿、对标树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 刘兆彬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着重关注对ESG成本与效益的思考。当前全球及中国推进ESG的最大难题是成本与效益的平衡问题,即比尔・盖茨提出的“绿色溢价”。破解该难题的最根本动能在于创新。企业要对冲ESG带来的短期成本压力,唯有走创新之路,包括产品与品类创新、设备与设施创新、工艺与材料创新、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社会协同创新等。刘兆彬还呼吁建立健全ESG绿色低碳激励机制,在财政、税收、金融、进出口、财务会计制度、招投标、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优化,以及先进技术、专利、标准、标识推广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法规与制度安排。
夯实ESG实践落地根基
与会嘉宾认为,ESG落地需政企研社协同发力,依托绿色金融、人才培育与案例推广,深化细分领域研讨,以标准完善与协同机制筑牢高质量发展实践根基。

新开发银行ESG负责人 罗曼·诺沃日洛夫
新开发银行ESG负责人罗曼·诺沃日洛夫(Roman Novozhilov)认为,中国在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生态体系方面发挥着领导作用,能够高效且大规模地调动资源,为全球树立了榜样。高质量的ESG标准提高了透明度,增强了投资者在大规模资本配置中的信心,并确保经济增长既可持续又具有包容性。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霍学文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结合银行业实践说,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把顶层设计做扎实。既要明确“往哪走”,更要保障“走得稳”。构建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总行统筹、分行落地、支行触达”的垂直管理体系,实现一体行动、统筹推进。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 和振伟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认为,人才短缺是ESG出海的突出短板。ESG赋能经济韧性,也需要政企研多方合力。ESG表现越好的企业,抵御海外风险的能力越强,危机后的恢复速度越快。ESG不是束缚企业出海的“紧箍咒”,而是帮助企业穿越困难周期的“指南针”。

中国建筑(亦庄新城)总部总经理,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中国建筑双碳战略研究院院长 王连峰
中国建筑(亦庄新城)总部总经理,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中国建筑双碳战略研究院院长王连峰结合中国建筑ESG的实践表示,在环境方面,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实践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在社会方面,要以数字化重塑供应链,激活协同价值,以精准服务赋能民生,夯实治理根基,以普惠平台链接公众,树立低碳风尚;在公司治理方面,要以党建引领健全治理体系,以改革创新提升治理效能,以合规风控筑牢经营防线,以专项监督完善治理闭环。

京能集团副总经理 申宇
京能集团副总经理申宇认为,国有企业的ESG实践,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关乎长远、关乎人心的“民生账”“社会账”。要主动拥抱数字浪潮,开辟“能源+算力”新赛道,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大会成果发布环节集中推出多项重量级研究成果,为中国ESG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理事及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联席院长 屈庆超

《2025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城市研究报告》发布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理事及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联席院长屈庆超发布《2025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城市研究报告》。报告基于“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发现,城市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普遍实现提升,正在从“增量”的上半场进入“提质”的下半场。重点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城市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支撑。此外,营商环境是城市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深圳、广州、珠海、海口表现突出。创新是制约城市经济质量提升的共性短板,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苏州、合肥创新驱动效应显著。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秘书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刘慧媛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秘书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慧媛发布《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名单,272个入选案例集中反映了我国各类型企业在碳排放控制和节能降耗增效、绿色制造、新能源开发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资源循环利用、“双碳”达标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最新成功实践,展示了我国企业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此外,大会于11月7日下午同步举办三大平行分论坛,深化ESG细分领域研讨。分论坛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闭门会为上市公司ESG实践与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分论坛二“ESG投资——绿色金融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邀请多位金融机构代表与专家开展主题演讲,探索绿色金融与ESG投资的融合路径;分论坛三“ESG赋能产业发展”聚焦产业ESG实践痛点,发布《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报告》,为产业ESG转型与国际化布局提供解决方案。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社协同,推动ESG理念落地生根,为经济韧性提升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本届大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上市公司分会、亚洲研究与参与(ARE)、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商会企业信用管理办公室联合承办,并得到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