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有色金属价格波动明显加大,铜、铝、铝合金等品种的行情起伏给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尤其是处于中间环节的加工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平滑成本、锁定利润,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
近日,券商中国记者随上海期货交易所赴成都调研,参加了由上期所主办、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协办的“上期大学堂—从业人员强化班—期货公司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专班””培训活动,并走访了五矿期货成都分公司及再生铝企业四川生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期货市场助力产业企业稳健经营的最新实践。
多层次风险管理方案稳经营
期货公司在服务实体企业稳定经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自身也在深化产业理解、提升专业能力、拓展服务边界的过程中实现了高质量成长。
五矿期货成都大区总监兼成都分公司总经理余瀚介绍,成都分公司作为五矿期货布局西南的重要支点,近年来依托区域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产业客户增长尤为显著。
截至2025年9月,成都分公司产业客户日均权益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过10倍,产业客户开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0%。从客户结构来看,新能源产业链客户占比约60%,涵盖锂资源开发、锂盐加工、电池材料制造等环节;金属行业客户约占30%,主要为区域内铜加工、铝型材企业;农产品类客户约占10%,多为饲料养殖企业。
面对市场波动加剧,五矿期货成都分公司根据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风险特征,制定了分层次、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上游企业(如铜矿、锂矿开采及冶炼企业),虽为天然空头,但在实际运营中,除了通过期货卖出套保锁定销售价格外,还会结合市场行情灵活运用期权工具实现“保底+增值”,部分国企更倾向使用风险可控的期权工具进行对冲。
中游贸易商作为产业链的“桥梁”,在采购环节买入期货或看涨期权锁定原材料成本,在销售环节卖出期货或买入看跌期权锁定销售价格,从而实现“采购—销售”全流程套保。
下游制造企业(如家电、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池企业)作为原材料采购方,需求是“持续获取低价原材料、保障供应链稳定”,因此更倾向于长期套保,并根据生产计划灵活调整套保头寸,实现“期货平仓+现货采购”的高效衔接。
余瀚建议,交易所应贴合产业痛点,完善产业链品种体系,针对铜、铝期货,调整交割品级,将更多符合区域加工企业需求的细分牌号纳入交割范围,提升品种对产业的适配性;同时,丰富场外衍生品工具,推出基于企业实际采购量的非标准期限期权,并建立场外衍生品信息披露平台,以提升交易透明度,降低企业交易风险。
再生铝企业的风险管理样本
四川生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广安市武胜县的再生铝企业,年产再生铝合金锭10万吨,是集回收、冶炼、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型企业,主要为汽车、家电、机械制造等行业提供铝合金材料。
公司负责人胡云龙介绍,再生铝行业利润空间有限,价格波动明显,受国际铝价、国内需求及能源成本多重因素影响。为稳定经营,公司选择通过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操作,以降低铝合金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
“我们在参与期货前,对风险管理目标有初步规划,坚持保值避险、不做投机的原则,确保期货交易与生产经营相匹配。”胡云龙说。
通过套期保值操作,企业在原材料价格上行时锁定采购成本,在铝合金价格下行时锁定销售利润,显著提升了经营稳定性。
铸造铝合金是以废铝为主要原料,与铜、硅等熔炼后,通过铸造工艺生成毛坯或零件的铝合金,是废铝循环利用的主要途径,也是全球铝工业低碳转型的重要产品。今年6月10日,铸造铝合金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
胡云龙表示,铸造铝合金期货的推出增强了再生铝企业的定价话语权,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价格信号,目前相关企业每天都盯着铝合金期货的行情。目前,公司初步尝试“期现结合”经营模式,未来还将积极拓展参与铜等其他有色金属期货品种。
期货市场功能强化助力产业发展
作为连接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重要枢纽,交割库在畅通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不断完善交割体系,交割运行总体平稳,市场功能持续增强。
在国内几家期货交易所中,上期所的交割量、交割金额均位居首位。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期所交割金额约占全市场六成,交割量约占全市场三成。这些数据反映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
随着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和科技监管能力不断提升,期货市场功能正在不断强化,为更好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期货市场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价格发现,更在于风险管理。”余瀚说,“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培训、交流与创新服务,让更多实体企业真正用好期货工具,用金融手段提升产业竞争力。”
责编:罗晓霞
排版:汪云鹏
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