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新药业:业绩失速,前三季度营收及净利润均创同期新低,上市4年来股价回撤超八成,重要股东及高管密集减持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数新2025-11-07 15:06

日前,拓新药业三季报发布,公司营业收入延续下滑趋势,亏损幅度也进一步扩大。上市4年来,公司并未实现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反而业绩逐渐失速,收入规模甚至低于上市前。

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72亿元,同比下降16.64%,前三季度亏损3016.11万元,亏损金额进一步增加。

从单季度统计,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8965.38万元,同比下降16.21%,已连续3个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188.05万元,已连续6个季度亏损。

对比历史数据,公司在上市后的次年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进入业绩的“高光时刻”,此后营业收入增速放缓,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接近腰斩,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下滑。净利润则是在上市次年创出新高后,增速即开始连续下降,去年全年及今年前三季度持续亏损,且前三季度亏损金额已超去年全年。

对于经营业绩的显著下降,公司在今年半年报及去年年报中给出了答案,部分抗病毒类原料药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动,导致销量大幅减少,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影响,部分产品的价格出现下行波动,公司计提的跌价准备增加,对当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资料显示,公司专注于医药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已构建起覆盖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及功能食品原料的多元化业务布局,形成多维立体的产品矩阵。

总体看,公司业绩的高光时刻主要还是受之前的疫情影响,抗病毒原料药的需求量在短时间内激增,公司抗病毒类产品及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带动整体利润短暂增长,随着疫情的结束,相关药品需求量急剧下降,公司营业收入也大幅下滑,目前的收入规模甚至低于上市前。

另外,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战略投入也短期对利润形成压力,公司加大新品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新建子公司处于产品储备与产能爬坡关键期,人员团队有序扩充带动工资薪金等运营成本同比上升。

从股价表现看,公司上市之初,一度走出一波大幅上涨行情,股价最高达230元/股,此后逐渐走低,最新收盘价为32.12元/股,较最高价回撤幅度超八成。从历年涨跌幅统计,2022年公司股价虽最高冲至230元/股,但当年股价累计跌幅超过一成,之后的2023年、2024年股价连续两年大幅下跌,跌幅分别达24.58%、47.47%,仅今年以来股价出现小幅上涨。

业绩失速、股价走弱的同时,公司重要股东及高管则密集减持,统计显示,公司上市4年来,上市公司股东及高管累计有60余条减持记录。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杨西宁之一致行动人新乡市伊沃斯商贸有限公司今年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312.2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7%。

路可可作企业有限公司、北京新华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重要股东,以及蔡玉瑛、渠桂荣等高管减持记录主要集中在2022—2023年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如路可可作企业有限公司、北京新华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虽然仅有2023年之前的减持记录,不过当时减持后其已经变成持股5%以下的股东,还是能够从公司持股变动看出上述股东此后的减持动向。

路可可作企业有限公司2023年8月减持后持股量为540.92万股,此后虽然公司公告没有显示该股东的减持行为,但从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可以看出,该股东2023年末持股量减少至460.04万股,2025年上半年末持股量进一步减少至359.24万股,前三季度末其持股量为252.98万股。

北京新华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023年6月份减持后持股量为146.77万股,2024年上半年末,其持股量减少至46.77万股,其后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再未出现过。

责任编辑: 林丽峰
校对: 刘榕枝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