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记者 王蕊
在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浪潮下,五矿证券依托中国五矿特色产业链优势,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双引擎重塑产业投行新范式。
通过构建围绕产业的全链条服务矩阵,五矿证券将“五篇大文章”工作成效纳入投行、资管等业务条线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市场化手段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五矿证券正于战新产业赛道上,蹚出一条产融协同的差异化发展新路。
钨矿并购透视硬科技布局
钨作为战略性金属资源,是新材料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产业链完整性直接影响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供给能力。2024年11月,中钨高新并购柿竹园51亿元并购项目顺利过会。作为该项目的独家财务顾问,五矿证券助力中钨高新一举从原本的钨产业链下游业务,拓展至上游矿采选、中游冶炼环节,形成“矿山—冶炼—硬质合金及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紧紧围绕股东单位产业链,重点布局战略性金属材料、高硬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矿冶高端制造及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不再追求全面均衡布局。”五矿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宇介绍,为进一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五矿证券坚持探索构建科技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体系,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组建“产业+金融”人才团队,深化对战新产业的理解与服务能力。
除优化团队和组织建设,五矿证券也在探索建立科技企业库,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优质未盈利企业的持续跟踪,收集整理金融服务需求,建立直接沟通渠道,探索服务模式。加快响应战新科技类项目,培育针对科创产业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积极理解科技企业需求和科技成果,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提供专业和资源支持。
据中证协数据,五矿证券2024年服务科技型企业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行业排名第六,2025年上半年承销中小微企业债规模排名行业第一,绿色债规模排名行业第15,“一带一路”债规模排名行业第18。
矿业名片折射产业化成色
2024年,五矿证券作为财务顾问深度参与中国五矿并购盐湖股份项目,打造了券商服务地区产业升级的又一典型案例。目前,五矿证券已先后服务中资企业并购多个海外矿产资源项目。仅2025年上半年便有3个跨境矿业并购项目落地,初步树立起“矿业并购看五矿”的市场品牌。
“立足中国五矿的产业链生态和五矿资本的协同优势,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产融结合的特色化优质投行。”郑宇表示,公司全面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的“投研+投行+投资+战略客户”的特色化综合产融服务模式,向产业企业“想得起、用得好、离不开”的方向不断迈进。
据悉,五矿证券研究所已全面转向服务实体企业的产业研究,为金属矿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提供产业布局决策支持,包括牵头推进向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股东单位提供产业研究服务,并与外部企业、产业单位等签署研究服务协议。
在投行板块,五矿证券发挥资本运作专业服务功能,已基本实现对中国五矿重大项目的全覆盖,与新疆喀什、塔城等矿业资源富集区域的地方政府建立深度合作,携手中国五矿产业链上下游的多个外部央国企,共同打造央地合作样板。
此外,五矿证券下设私募子公司五矿金通和另类子公司五矿金鼎,也聚焦金属矿产、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构建以中国五矿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基金谱系,引导长期资本和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相关产业链重点领域及核心环节,打通“产业—资本”高水平循环。
破解绿色金融“三不”困局
“当前国内绿色金融的症结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标准不统一、披露不充分、产品与现金流不匹配。因此即便项目想做、资金想配,仍面临突破落地慢、规模有限、定价不稳的困境。”五矿证券重点布局的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历来与绿色环保话题紧密相关。为更好践行“绿色金融”战略,该公司近年来积极打造完备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拓展新的业务机会。
五矿证券以矿产资源与金属材料链为天然主赛道,瞄准关键矿产与电池材料链具备的结构性增长与协同优势,围绕“钢铁—工程—建材”的可复制低碳升级大场景,建立绿色金融机构和绿色产业项目的直接沟通渠道,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全面战略转向“投研+投行+投资+战略客户”的特色化综合产融服务模式。
在投研端,五矿证券立足集团产业特色,充分发挥在绿色金融项目识别、价值评估与定价研究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在投行端,围绕绿色债、转型债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重点产品方向,构建以池化与滚动发行为核心的资产运营机制,将单次承销服务延伸为可持续的资产管理与服务平台,持续提升承销项目的稳定性与品牌影响力;在投资端,则通过市场化合作机制与研究联动机制,发挥“基石研究支撑”和“主题配置引导”的功能作用,强化一级市场发行的研究支撑与定价研究能力,并在二级市场提供流动性与再定价分析支撑,形成“投研—投行—投资”协同联动的双向赋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