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进博|霍尼韦尔大中华区总裁余锋:八年“全勤生”期待更多“中国机遇”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袁源2025-11-06 18:52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规模创历史新高,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290家,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连续8年参展,“全勤生”的出席展现进博会的长期吸引力。

第八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的展台面积从首届的50多平方米扩大了10倍,到如今的500平方米。累计展出约170项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多数已在中国市场成功落地,切实服务于本地客户的实际需求。

霍尼韦尔在第八届进博会上的展台

对于这家在中国已深耕整整90年的跨国企业来说,进博会已成为其首发首展创新产品、集中呈现前沿科技、拓展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站式平台。

“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霍尼韦尔重视这一世界级交流平台。”第八届进博会期间,霍尼韦尔大中华区总裁余锋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赞赏进博会的平台效应。在他看来,进博会让霍尼韦尔用最直接的方式与中国市场对话、展示技术实力、深化合作关系,兑现了自身“东方服务东方”的承诺。

霍尼韦尔大中华区总裁余锋

“全勤生”交答卷

进博会进入第八年,霍尼韦尔年年不缺席。

作为连续参展的“全勤生”,8年来,霍尼韦尔的展台面积持续扩大,展品接连丰富,“朋友圈”不断扩容,也在同上下游客户与供应商交流中,找到了一个极具活力的行业生态交流平台。

“进博会的吸引力在于其汇聚了全球创新与本地需求的交汇点,进博会不仅是国际化的展示平台,强大的参展阵容也让我们有机会与新老朋友相聚,拓宽合作网络,帮助我们构建了与更多中国合作伙伴的紧密连接。”余锋说,“通过连续八年参与进博会,霍尼韦尔深切感受到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对我们的关注与信任,我们对本届展会同样充满期待。”

在本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将再次交出兑现“以技术赋能发展”承诺的年度答卷:新品发布数量创历届新高,涵盖15大核心类别的展品阵容展现历年最强配置,其中应用于半导体、工业燃烧、工业自动化、智慧楼宇以及电池安全五大领域的八款新品重磅亮相,直观展现公司推动产业智能化与绿色转型的最新技术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本土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霍尼韦尔已经在本地创新体系深度布局,八款新品种,有两款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与生产。“这些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源自中国客户的需求,”余锋强调,“我们的团队深入工厂现场,与客户共同定义问题,再通过快速迭代推出符合本地标准的解决方案。”

余锋期待,第八届进博会再次为霍尼韦尔带来值得把握的“进博机遇”。

连续参展,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已从展会现场延伸至霍尼韦尔产业链的深处。

过去七年,公司的众多项目实现从签约到落地运营。

第四届进博会上,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与霍尼韦尔成功签署“霍尼韦尔过程控制(中国)运营中心和创新研发中心项目”。该中心现已正式运营,成为霍尼韦尔在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创新引擎与运营基地。

第六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全球首发了由中国本地团队研发的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这一系统专为中国建筑市场的能源管理需求设计,能够提升楼宇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运营能力。霍尼韦尔天津工厂率先部署该系统,应用后,工厂用电量同比下降5%,减少碳排放约86吨。

“进博会不仅带来订单,更带来信任。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在中国建立了研发、制造、供应链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余锋说。

与中国市场共成长

一个完善的发展生态,源自长期深耕的积淀。2025年,霍尼韦尔迎来进入中国的第90个年头,这不仅是时间的里程碑。

1935年,霍尼韦尔在上海设立首家经销机构,拉开了企业在华发展的序幕。两年后,霍尼韦尔UOP助力建设中国首批现代化炼油厂之一——甘肃玉门炼油厂,推动了中国现代炼油工业的起步。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应中国政府之邀从十大领域推荐精英企业来华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霍尼韦尔UOP公司是炼油石化领域唯一被选中的公司。1988年,霍尼韦尔成为首批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的跨国企业之一。

2003年,霍尼韦尔旗下所有业务部门全面落户中国以来,公司持续加快本土化布局。自2018年以来,霍尼韦尔又持续加强在中国的创新生态建设。

从与中国建立联系到深度扎根,再到全球战略协同,持续深耕为霍尼韦尔留下与中国经济共成长的多个注脚。现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霍尼韦尔的重要市场,更是创新的沃土,以及其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当下,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余锋认为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尤为可贵。“中国的完整产业体系、庞大市场、工程师红利以及政策支持,构成了霍尼韦尔最坚实的信心来源”。

他还提到,过去几年,中国在科技创新、低碳经济、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步伐持续加快,正在为外资企业提供新的增长动能。“中国在新质生产力、绿色转型方面的布局,与霍尼韦尔的核心战略高度契合”。

余锋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将释放更多机遇——从先进制造、清洁能源到生命科学、数字化产业,都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本地创新、全球赋能”的广阔空间。霍尼韦尔也将继续深耕中国,更好地将自身优势与本地需求相结合,

“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余锋最后说,“在中国,霍尼韦尔不仅展示技术,更与这片土地共同创新、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