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国内胶粘新材料头部企业回天新材与固态电池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太蓝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的业务发展、产融协同展开深度合作。
太蓝新能源董事长高翔对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固态电解质中有大量粉末,要让这些粉末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靠胶粘材料。胶粘材料就像人体组织中的‘筋’,有了它才能将‘骨骼’连接起来。”
回天新材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固态电池正迎来产业发展窗口期。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胶粘新材料企业之一,公司希望把握这一新兴市场,打造未来增长点。
构建固态电池全链条合作体系
记者在签约现场了解到,本次战略合作将聚焦三大核心方向,构建“研发—供应链—生态”全链条合作体系。
一是协同攻关核心技术。针对固态电池在离子导电率、固-固界面及粉末状正负极粘接方面的特殊要求,依托回天新材在电池胶粘剂领域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实力,双方将联合开展固态电池胶粘剂的技术攻关,同时,太蓝新能源将优先开放其专业测试平台,为技术研发提供场景化验证支持,加速前沿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落地转化。
二是产品销售合作协同。太蓝新能源将回天新材列为胶粘剂战略供应商,在采购时优先选择回天新材产品;回天新材将同步保障固态电池胶粘剂的产能储备,以具备成本竞争力的产品与稳定供应,满足太蓝新能源生产需求。
三是探索资本合作新路径。双方计划未来联合设立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固态电池产业上下游优质标的,共同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事实上,双方此前已实现股权上的绑定。今年10月,回天新材通过参与设立的君安回天(杭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购了太蓝新能源B+轮融资份额,投资金额达4000万元,对应持股比例为0.82%。企查查显示,太蓝新能源还曾接受君联资本、长安汽车、兵装集团、中金资本、招商局创投等机构投资。
胶粘剂等材料迎来发展关键期
记者了解到,回天新材现有负极胶、导热胶等产品可用于半固态电池,覆盖电芯制造、模组封装及热管理全环节。而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正在持续市场调研和布局相关产品的研发。
回天新材方面对记者介绍,公司全固态电池用胶粘材料的研发,将沿用锂电胶粘材料的核心团队,相关技术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
10月29日晚,回天新材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受益于锂电、包装等业务毛利率提升,其中锂电用胶板块因负极胶上量及降本成效带动毛利率明显回升。
高翔告诉记者,固态电池对胶粘材料最关键的要求就是长期使用的可靠耐用性,即在电池整个生命周期内必须保持性能稳定,不能发生失效。电池内部的化学环境非常复杂,进一步提高了对胶粘材料的技术要求。
“电池技术的体系创新,根源都要落实到材料层面的突破。”高翔表示。从太蓝新能源的研发实践来看,其固态电池核心技术,同样离不开材料的支撑。
太蓝新能源自主开发的ISFD技术,旨在破解固态电池中的固-固界面问题,有效提升电池综合性能。而ISFD系统性创新技术需要由材料创新、工艺创新和设备创新三个方面共同实现。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创新材料,包括太蓝的高导锂氧聚复合材料、界面柔性层材料等。
针对如何判断固态电池材料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这一话题,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长在现场分享称:一是看合作企业(客户)是不是头部,比如行业前三或前五;二是观察关键的技术参数及其迭代速度;三是看企业敢不敢在该领域“下重注”,比如投资扩产、投入研发、聘用重量级专家;四是观察其收入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