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奥会领奖装备的正式发布,也意味着李宁与安踏两家户外运动品牌在“国家队”层面的较量重新开始。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蕾
近日,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开幕。会上,中国奥委会与李宁品牌联合发布2026年米兰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整体装备以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成为焦点。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布会标志着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体系进入新周期。从1992年李宁首次赞助,到2009年安踏接棒,再到2025年李宁回归,目前,李宁市值已被安踏全面超过。随着冬奥会领奖装备的正式发布,也意味着李宁与安踏两家户外运动品牌在“国家队”层面的较量重新开始。
李宁“夺回”奥运战袍
李宁品牌与中国奥委会的缘分可追溯至1992年。那时,成立仅两年的李宁品牌就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指定领奖装备赞助商。在随后的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宁一直陪伴中国体育健儿走向世界。
这一连续合作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发生变化。2009年,安踏接棒成为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并在此后连续合作16年。
2025年1月15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一纸公告宣告了李宁的回归。公告显示,李宁公司获得2025-202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体育服装合作企业征集项目。当时,李宁品牌创始人、集团董事长李宁在一封内部信中难掩激动之情。他表示,李宁品牌在时隔多年后再次成为合作伙伴,这是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给予的信任和责任。
安踏领跑李宁追赶
但在李宁重新回归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之际,两家公司的市场地位已发生显著变化。根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安踏体育市值断层领先,相当于排名第二的申洲国际的3.16倍,更近乎等同于第2至5名企业(申洲国际、华利集团、波司登、李宁)的市值总和。而李宁则未能进入千亿俱乐部行列。
2024年全年业绩表现更是凸显双方的差距:安踏集团营收达708.26亿元,同比增长13.6%。若加上旗下亚玛芬体育的收入,安踏系总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继耐克、阿迪达斯之后全球第三家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体育用品集团。相比之下,李宁2024年全年收入为286.76亿元,增速为3.9%。
从市值角度看,截至2025年10月24日,安踏体育总市值约2479亿港元,是李宁469.4亿港元的5倍有多。
双雄竞争各显神通
记者注意到,面对市场竞争,两家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近年来,安踏通过构建多品牌矩阵实现扩张,旗下拥有FILA、DESCENTE、KOLON SPORT等品牌。2025年上半年,安踏核心品牌实现中个位数增长,FILA录得高个位数增长,其他品牌板块同比增长区间高达60%至65%。
李宁则坚持“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策略。为强化品牌形象,李宁持续加大营销投入。在研发方面,李宁也持续加码。过去10年,李宁公司研发投入总计超38亿元。2025年上半年,李宁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7%,为聚焦产品科技创新升级提供了强大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