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栅洁最新发文!详解“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韩忠楠2025-10-31 17:40

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发表题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署名文章,详细分析了“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将全面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扩大内需各项决策部署,包括大力提振居民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郑栅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需求,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数据显示,2013—2024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6.1%的增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93.1%,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5%和38.1%,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

同时,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持续升级,服务性消费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13年的39.7%提高到2024年的46.1%;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10.8%提高到2024年的26.8%。

此外,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市场。按国际通行的实物消费规模口径测算,我国衣食住行等实物消费量已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有14亿多人口、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进一步结合带动新兴消费较快增长,我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成长壮大。

郑栅洁在文章中表示,总的看,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的带动下,我国内需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体现了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

“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郑栅洁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扩大内需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包括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体系,坚持把扩大内需和补短板惠民生结合起来,坚持把扩大内需和打造供给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结合起来,坚持把扩大内需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合起来。

展望“十五五”,郑栅洁表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必须坚定不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全方位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郑栅洁指出,扩大内需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战略举措。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内需的稳定发展对冲外需的不确定性,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同时,扩大内需是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着力点。当前国内大循环还面临不少问题,比如消费内生动力不强,投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不少卡点堵点等。郑栅洁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高经济循环质量和运行效率,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供需互促、循环升级。

此外,扩大内需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时期居民收入水平预计将稳步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特点,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增加高质量供给,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新需求。

郑栅洁指出,综合来看,“十五五”时期,我国扩大内需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要准确把握国内市场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统筹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进一步做强国内大循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面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扩大内需各项决策部署

郑栅洁在文章中强调,“十五五”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一、大力提振居民消费。立足当前,重点是优化环境、创新场景、减少限制。把扩大消费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起来,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取消消费领域不合理或“一刀切”限制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法。针对带薪休假“有假难休”的问题,完善落实机制。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拓展入境消费,提升便利化水平。着眼长远,重点是切实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着力提高居民消费率。稳就业促增收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系统谋划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作用,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投资方向和重点,坚持自上而下、软硬结合、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加强项目储备论证,主动谋划储备更多发展所需、地方所能、群众所盼的高质量项目,切实加强入库把关,不断提高储备项目质量。按照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加大对消费相关领域投资力度,推动投资消费良性循环。二是提高投资效益。着眼于解决部分领域投资存在“重投入、轻效益”问题,让投资资金撬动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完善交通、能源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持续加强投资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提高投资回报。适应国土空间布局、人口结构变化和流动方向、产业升级趋势、服务功能优化等需要,优化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发挥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渠道作用,激发投资活力。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三、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基于国家战略全局、发展阶段和现实需要,谋划并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突破性的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投资方面,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在城市更新、战略骨干通道、新型能源体系、重大水利工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在总体保持适度超前但不过度超前基础上持续增长。消费方面,顺应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促进生育等需要,在养老托育健康等服务消费、文旅等消费配套基础设施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紧紧围绕“五统一、一开放”的要求,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消除要素获取、资质认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壁垒,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完善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统计、财税、考核制度,优化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生产地和消费地利益分享。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高标准联通市场设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校对:吕久彪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