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耀:建议“十五五”时期保持4.5%—5%实际经济增速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江聃2025-10-31 14:23

10月30日,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190期“经济每月谈”活动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规模增加了40万亿元,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十五五”期间,若经济能够继续保持4.5%—5%的增长,将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朱光耀表示,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机构对中等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的经济总规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有明确数据定义。为划分成员国收入水平,世界银行于1978年在《世界发展报告》中首次发布了成员国收入分类标准以及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指标的经济体排序数据。其初衷是为了满足贷款业务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借款成员国适用不同利率水平需要。原则上,低收入成员国适用世行软贷款窗口国际开放协会(IDA)的无息或极低利息贷款,中低收入成员国适用硬贷款窗口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的贷款,其利率水平比世行自身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增加0.5%左右。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经济体”与中等发达国家没有直接联系。

朱光耀还指出,世界银行每年7月1日发布年度的收入标准,且并非总是上调其标准,2025年7月1日世界银行公布的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就从前一年度的14005美元下调到13935美元,下调了70美元,其原因是2024年美元升值和全球平均通货膨胀率的下降。

朱光耀也指出,世界银行统计收入使用指标是GNI,而非GDP,这两个指标的区别在于GNI计算的是本国公民创造的总收入,也就是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根据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人均GDP为13445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2024年人均GNI的数据是13660美元,与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的差距为275美元。随着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和继续推进经济发展进程,“十五五”期间甚至“十五五”初期,中国一定能够成为高收入国家。

不过,朱光耀特别强调,即便如此,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奋斗,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中等发达国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概念,而是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水平或者综合国力的全面反映。我国根据具体国情,并参照国际数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包括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在内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量化目标要求。具体来看,2020年我国GDP为101.6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是10504美元,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意味着,我国GDP将超过2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

朱光耀认为,参考国际数据,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至少在2.1万至2.5万美元之间。建议“十五五”时期经济实际增长率在4.5%—5%之间,这是同我国的潜在生产力相符合的。要更加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通胀率稳定在2%左右,结合4.5%—5%的实际GDP增速,形成6.5%—7%的名义增长区间。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未来10年,人民币汇率会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在未来10年,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抓住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同时,实现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基于此,就一定能实现到2035年我国经济规模超过2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左右甚至更高的水平,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责任编辑: 王智佳
校对: 王锦程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