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长春高新(000661.SZ)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07亿元,归母净利润11.65亿元。尽管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但依旧展示了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稳健的发展态势。其中,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贡献了82.13亿元收入,同比微增,更凸显出其在业绩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及公司的经营韧性。
短期业绩表现虽不亮眼,但长期发展前景却看点十足。一方面,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成果持续涌现;另一方面,9月29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国际化发展再迈步,打造领先的创新型全球制药公司。
研发层面,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96%,达到17.33亿元,其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7.68%。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也意味着长春高新正加速向创新型全球制药公司转型。
多年来对研发的坚定投入,换得今年以来成果的加速涌现。据公司公告,仅在今年9月及10月短短两个月时间,多条在研管线获得了IND受理或批准,涵盖肿瘤、免疫及呼吸等多个治疗领域,包括GenSci140、GS3-007a、GenSci143、GenSci139、GenSci142、GenSci098,以及百克生物旗下两款疫苗产品。在研管线的加速扩容,既代表了公司创新转型的坚定觉醒,也有望为公司后续推动更多跨国合作提供可能性。
不仅限于早期研发管线,在产品获批上市方面,金赛药业研发的伏欣奇拜单抗(商品名:“金蓓欣”),作为国内首款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1类创新生物制剂于今年6月获批上市。据悉,其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价值突出,有望惠及中国2530万痛风患者。
研发的持续发力,无疑能推动公司产品线扩容与创新转型,而赴港上市,则有望成为公司新药研发与全球市场拓展的加速器。今年9月,公司宣布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上市申请,并同步发布了招股说明书。此举不仅是对公司现有资本结构的一次重要补充,更是加速国际化进程的关键一步。
招股书显示,此次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创新管线的研发、推进潜在全球合作及共同开发,以及强化销售及营销能力。随着港股上市及募投项目的落地,公司不仅有望加速各管线研发进程,更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与更多跨国企业的合作,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全球产业链布局。
对于企业后续的长远发展,公司在招股书中已明确战略思路。一方面,公司将继续维持包括生长激素系列产品、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产品、疫苗和中成药等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造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另一方面,则积极推进全球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管线资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探索对外授权及合作机会。
尽管面临短期挑战,但凭借已上市产品筑牢业绩基本盘、研发创新及全球化布局打开业务发展广阔空间,长春高新正稳步迈向其在招股书中所提“领先的创新型全球制药公司”愿景目标。而即将到来的港股上市,无疑将成为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其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