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恩康1.1类创新药CKB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刊《Nature Aging》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10-29 22:41

2025年10月29日,泰恩康FIC创新小分子CKBA发明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宏林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Aging》(专注老龄化研究领域的《Nature》子刊, IF2024=19.4)在线发表题为《Loss of MFE-2 impairs microglial lipid homeostasis and drives neuroinflammation in Alzheimer’s pathogene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机制层面首次揭示了“脂质代谢—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炎症”这一“脂—炎”轴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关键环节,明确了全新靶点MFE-2作为交叉节点的靶向价值,为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药研发奠定理论基础,也证实了泰恩康1.1类创新药CKBA作为新一代天然产物来源靶向免疫代谢的小分子候选药物的开发潜力。

口服CKBA可有效穿越血脑屏障,无明显毒副作用,具备良好药代动力学性质,并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中表现出多重治疗效应,包括改善认知功能、降低神经炎症水平、减少Aβ斑块负担和减轻焦虑行为。

公司在积极推进CKBA白癜风III期和玫瑰痤疮II/III期的同时,将加快CKB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药研发进度,未来有望为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image.png图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全球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重大疾病之一,占全球痴呆病例的一半以上。其发病过程不仅表现为认知功能进行性衰退与神经元丢失,更伴随小胶质细胞的持续性激活与神经炎症状态维持。近年来,关于淀粉样蛋白-β(amyloid-beta, Aβ)和Tau蛋白的研究虽不断推进,但AD 的核心致病路径仍未完全厘清,尤其是脂质代谢紊乱如何介导脑内免疫激活的机制长期缺乏直接证据。

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宏林团队从传统中药乳香来源的活性分子入手,围绕天然三萜类化合物AKBA(乙酰-11-酮-β-乳香酸)通过化学修饰合成了数百个AKBA衍生分子,最终筛选出抑制免疫细胞促炎型分化效果最显著的化合物—— CKBA并展开机制探索,发现其具备优异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靶向神经炎症作用能力,为阿尔茨海默病这一慢性神经炎症性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理论依据与药物开发方向。

CKBA能够特异性调节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通路中的关键代谢酶MFE-2(Multifunctional Enzyme Type 2,MFE-2),由hsd17b4基因编码。MFE-2在小胶质细胞中维持脂质代谢稳态,是细胞向致炎状态 “异常激活”的“油门”,是全新靶点。CKBA对MFE-2的靶向作用不仅维持了小胶质细胞的脂代谢稳态,还显著抑制了慢性炎症相关的促炎因子释放,进而在AD动物模型中实现了认知改善与神经保护药物效应。本研究在机制层面首次揭示了“脂质代谢—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炎症”这一“脂—炎”轴在AD中的关键环节,明确了MFE-2作为交叉节点的靶向价值,也证实了CKBA作为新一代中药来源靶向免疫代谢的小分子候选药物的开发潜力。

image.png图2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代谢炎症耦合通路的关键靶点,也提供了基于天然产物优化设计的靶向小分子候选物,展示了从机制研究到转化应用的完整链条,标志着我国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干预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责任编辑: 何予
校对: 姚远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